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ID:12494485

大小:6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7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第1页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第2页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第3页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第4页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缘起、内容及再解读谢作诗李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邮编:110034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邮编:110036内容提要:本文再解读《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1)理论的本质是什么?(2)理论的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吗?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反而不能都具有现实性?(3)利润最大化假设真的不具有现实性吗?到底应该怎样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假设的现实性?(4)理论可能被证实吗?可能被证伪吗?又该怎样来对一种理论实施检验?关键词: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假

2、设现实性说起弗里德曼的学术贡献,人们容易想到他在货币理论和消费函数方面的研究,这二者共同成就他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若要全面评价其学术贡献,我们还必须补充他于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以下简称《实证》)一文。这篇现已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经典的论文,从发表以来就饱受争议。当时,不少经济学界泰斗,比如萨缪尔森(Samuelson,1963,1964)、库普曼斯(Koopmans,1956,1979)、西蒙(Simon,1963)等,都曾直接撰文参与论战。时至今日,有关这篇文章的各种争论、解读和

3、再解读仍在继续。2003年,为纪念该文发表50周年,西方学者还特地举行了一场专场研讨会。的确,《实证》一文极富洞见,就是国内较为有名的方法论论文《理解现代经济学》(钱颖一,2002)、《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许成钢,2002),其中许多重要观点都没有超越其见解。但是弗里德曼的论证多少有些晦涩和难以理解,主要是把不同层次的问题放在了一起来加以说明,因而难免显得晦涩和让人难以理解。本文我们结合自己对于方法论问题的某些理解,用新的体系对《实证》的主要论点及其证明进行梳理,做一个再解读1.《实证》的缘起和写作目

4、的弄清《实证》一文的缘起和写作目的,对于理解该文不无裨益。《实证》一文的初稿,大概写成于1948年底,最初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反对历史主义者对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众所周知,1920年代之前,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是以凡勃伦(Veblen)和康芒斯(Commons)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理论。随着价格理论在30年代的兴起,40年代不少研究者纷纷质疑边际分析方法。例如,莱斯特(Lester,194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普遍使用平均成本加成定价,而不是等边际原则定产定价,似乎并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于是他主张应该放弃假设企业追求

5、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厂商理论,取而代之以更现实的假设作为研究的起点。对此,马克卢普(Machlup,1946,1947)和斯蒂格勒(Stigler,1947)从莱斯特的问卷调查方法有问题入手做了回应。然而在弗里德曼看来,他们的回应和莱斯特的质疑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即都试图用假设的现实性来检验理论本身是否正确。因此弗里德曼《实证》一文最初的主旨,应在于论证不能用假设的现实性来衡量理论本身正确与否。《实证》一文还源于弗里德曼1946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评论文章《奥斯卡·兰格有关价格灵活性与就业的论述》。在这篇评论

6、中,弗里德曼批评兰格(Lange)只关心经济模型之形式完美,忽视了应用经验数据检验这些模型,使经济学最终退化为数学的仆人。该文发表后不久,美国数学、统计学专家威尔逊(Wilson)给弗里德曼去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反对其对兰格追求经济学科学化努力的“吹毛求疵”。他指出,形式化、科学化的经济学只是观察现实世界的有用窗口,不应强求经济理论的经验蕴涵。弗里德曼不同意威尔逊的看法,在随后的回信中他指出,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和自然科学[①]不同,它不仅需要形式化,同时还要有充分的经验证据,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并且列举米切尔(M

7、itchell)有关经济周期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另外,弗里德曼本人的工作经历和知识背景是《实证》一文的又一重要写作背景。他不仅具有极高的统计天赋,而且具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从学校毕业后,弗里德曼在美国经济研究局、国家资源委员会、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小组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的工作,主要都集中在数理统计理论与实践领域。他曾担任库兹涅茨(Kuznets)的研究助手,战时和各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一道用统计方法预测飞机、炮弹等军用物质的用材,积累了丰富的统计工作经验,这些实际工作经历,可能使他意识到,由于经验事实的无限性,

8、理论将永远无法被证实,因此能否不被经验事实反驳,就成为评判理论是否“好用”,能否暂时被接受的合适标准[②]。值得一提的是,汉蒙德(Hammond,1991)在《弗里德曼方法文章的背景》一文中,还考察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细节:弗里德曼的方法论文章从1948年的第一稿到1951年的第二稿之间有较大的补充,尤其是增加了一大节有关假设在假说、理论中的作用的说明。通过查阅弗里德曼和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