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

ID:12496363

大小:50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_第1页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_第2页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_第3页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_第4页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支撑模板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盘水德远城中湾畔5#楼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模板配备:柱模板采用钢管与木模板组合并按一层用量配备,框架梁侧模采用竹胶板和木枋组合并按一层用量配备,框架梁底模采用50mm厚板枋和木枋组合并按两层用量配备,板底模采用竹胶板和木枋组合并按一层用量配备,支撑采用松木支撑(小头直径大于10cm)与剪条组合并按两层用量配备,18米跨通道及学术报告厅等超高部位采用钢管与木枋、竹胶板组合,所有模板、钢管周转使用。二、材料要求:1、钢管:采用3.2mm厚钢管,必须是正规厂家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2、扣件:必须是正规厂家产品,并有产品合格

2、证和检验报告;3、柱模拉杆:采用Ф14圆钢现场攻丝制作。4、竹胶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必须是正规厂家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进场后必须经8小时以上蒸煮试验,有检验报告;5、木支撑:采用小头直径大于10cm的松木支撑,支撑必须顺直。6、梁底模用板枋:采用厚度为50mm的板枋,毛料宽度必须大于设计梁宽10mm,且不得有死结、翘曲等质量缺陷。7、木枋:采用120mmx50mm木枋,且不得有死结、翘曲等质量缺陷。8、剪条:采用150mm宽x25mm厚条板。所有用于模板系统的木材和竹胶板均不得有腐朽、虫蛀等质量缺陷。三、柱模板系统施工:

3、柱模板按下图进行施工:具体作法为:采用竹胶板定型模板拼装,沿柱高每40cm设一道钢管柱箍,柱底部设清理口用以清理垃圾,安装柱模前,应先绑扎,校好钢筋,装好竖向钢筋保护层垫块,再在已浇筑好的地面或楼面上弹出柱模底部边线,安装柱模板。然后用锤球校正使其垂直。安装柱模时先安装两端柱模,校正固定好后,再拉通线安装校正其它柱模。柱模拉杆按图制作,柱边为600mm~800mm时每边设一道,竖向间距1000mm,柱边大于等于900mm时每边设两道,竖向间距1000mm。二、框架梁及剪力墙模板:1、全木框架模板:本工程大部分框架梁模板采用如下形

4、式:侧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与120mmx50mm木枋组合,底模采用厚度为50mm的板枋与120mmx50mm木枋组合,支撑系统采用小头直径大于10cm的松木支撑与150mmx25mm剪条组合。18米通道及学术报告厅等超高部分框架梁模板采用如下形式:侧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与120mmx50mm木枋组合,底模采用厚度为50mm的板枋与120mmx50mm木枋组合,支撑系统满堂钢管脚手架。模板制作采用现场拼装,主梁及重要部位次梁底支撑需重点加强。③支撑架杆纵横间距0.7m,水平杆间距1.2m,最低一道横管离地30cm,每隔一排立管

5、设剪刀撑一付,组成整体式的模板支撑系统。④支大梁底模时,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2/1000。⑤柱模采用竹胶板定型模板拼装,沿柱高每40cm设一道钢管柱箍,柱底部设清理口用以清理垃圾,安装柱模前,应先绑扎,校好钢筋,安好竖向钢筋塑料定位卡,再在已浇筑好的地面或楼面上弹出柱模底部边线,安装柱钢模板。然后用锤球校正使其垂直;安装柱模时先安装两端柱模,校正固定好后,再拉通线安装校正其它柱模。⑥墙模板:采用胶合板作墙模板,木枋作背衬,该侧模根据实际制成定型模,为保持墙的厚度,模板之间用长度等于墙厚的钢套管撑

6、住并用对拉螺栓拉紧,对拉螺栓两端用蝴蝶片扣紧,对拉螺栓的间距按纵横80cm梅花形设置。墙模安装前先在上面安装好预埋件,然后将一侧的墙模就位使板面与墙边线重合,安装临时支撑,绑扎钢筋。插入对拉螺栓及套管,再安装另一侧墙模和支撑,用对拉螺栓把两块模板连在一起,然后固定好支撑,全面检查质量并与相邻墙模连接牢固。⑦梁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根据钢模每块宜有两处支承的原则,底模上小横杆间距为400,梁底模支撑为双排架,立杆排距为800,梁侧模用钢管对夹,间距为900,斜撑加固上口,中部为8#铁丝双股对拉,间距900,底部侧模用扣件夹紧。⑧

7、现浇板模板:采用胶合板结合木模进行施工,用松枋作楞木,净间距250,架设于钢管满堂架上。c、模板拆除方案:①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底模拆除时板砼强度达到75%(板跨小于8m)方可拆除,梁跨度小于8m时砼强度达到75%方可拆除,梁跨度大于8m时砼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悬臂构件跨度大于2m时砼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已拆除模板及支撑的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等级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比使用荷载产生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

8、设临时支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