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

ID:12502367

大小:267.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7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_第1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_第2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_第3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_第4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笔记 袁行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分期:初始阶段(发轫)--先秦发展阶段--两汉自觉阶段--魏晋繁荣阶段--唐宋转折阶段--元明清王国维(字静安)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属于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宋代文学(辽、金)一、宋代文学分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共320年,有宋一代与辽金时期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北宋--960~1127汴京辽耶律南宋--1127~1279临安金完颜二、社会概况:1.历史:960年--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柴荣病死,恭帝年幼,赵匡胤陈桥兵变(河南商丘),建立北宋王朝,结束了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统一

2、祖国。1279年2月,南宋最后一支军事力量在广东崖山海上战败,宰相陆秀夫身背皇帝赵昺跳海自杀,南宋灭亡。2.加强中央集权。朝廷设立禁军。3.崇文抑武,科举取士,开设学校。A文人执政成为宋代政治的重要特色。宋代文学家大都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宋代是一个优礼儒士、重视文化教育的封建王朝。宋代礼遇士大夫,最突出的是不滥杀文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成为宋代皇帝的庭训。B私家书院兴起。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庐山)石鼓书院(衡州)、应天府书院(南京)、岳鹿书院(潭州)4.重视理学。程颐、朱熹自认为掌握了古圣贤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形成程朱理学。5.城市繁荣。

3、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雕车竟驻于天街,宝马急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6.兵丁冗多,赋税繁重,外族入侵。三、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古代文化的分水岭。1.军事薄弱--封建社会走向衰落。2.文化转型--雅~俗,理~情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3.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欧阳修“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4.青楼文化兴盛。士大夫、皇帝提倡。5.三教合一。宋孝宗《三教论》“以佛修身,以道养性,以儒治世”。苏轼:得意时,意气风发,儒家的济世思想得到充分的张扬:“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失意时,退居林泉,道

4、家的隠逸思想萦绕于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安逸时,东坡躬耕,佛教思想抬头,参禅问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儒家思想是立身之本;道家思想待机而动;佛家思想修身养性。6.科学发达。7.专业文人出现--柳永。8畸形病态的男人嗜好--女人裹脚。三、文学概况:1.忧患意识--爱国主题弘扬。A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宋代士大夫追求的典范。B外族入侵,内忧外患。C宋诗文严谨平实,细密深沉。现实感很强,但缺乏浪漫气息。D爱国主义文学大放异彩。2.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A儒、释、道三教合一

5、。B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斥的两极,形成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结党联盟。宋人的个体意识不像唐人那样张扬,发抒他们的人生态度倾向于理智、平实、稳健和淡泊;生活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不如唐代,但思想的深度有所超越。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C审美情趣的转变--雅~俗宋儒弘扬了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相结合的传统,更加重视内心道德修养。所以宋代的士大夫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看来,生活中

6、的雅俗之辨应注重大节,而不是小节,应该体现在内心,而不是外表,因而信佛不必禁断酒肉,隐居也无需远离红尘。随之而来,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具有文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高雅还是凡俗之物。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超然台记》)。黄庭坚:“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题意可诗后》)。审美情趣的转变,促成了宋代文学从雅俗之辨到以俗为雅。梅尧臣、苏轼、黄庭坚曾提出“以俗为雅”的命题。以俗为雅才具有更广阔的审美视野,实现由俗到雅的升华,完成由雅到俗的超越。3.词的兴盛。A城市繁荣

7、。B生活方式--轻歌曼舞,浅斟低唱。C诗言志,词娱情。D词是北方文化消费的热点。4.宋代文化的独特成就与地位。文学--唐宋绘画--宋元学术--汉宋A散文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明末艾南英《再答夏彝仲论文书》:“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在宋代。B诗歌。平淡为美。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严羽《沧浪诗话》:“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指出唐宋诗的区别,也正是宋诗的优点。“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籍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

8、以筋骨思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