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ID:12509877

大小:47.73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7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_第1页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_第2页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_第3页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_第4页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冯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1)【内容提要】1940年代的冯至在写作内容、生活方式和思想取向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整个40年代,冯至的思想、创作与里尔克、歌德和杜甫密切相关。经由他们,冯至克服了战争带来的生命的孤独感、虚幻感,他的目光从抽象的学理探索转向了现实生活,开始思考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当同时代的许多作家还在为陌生的新时代的到来而不安时,冯至却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时代之间迅速地找到平衡点,几乎无所滞涩地迎接着这个群体时代的到来。2幔0世纪40年代对于整个

2、中华民族而言,咸都是十分艰难的十年。在由抗日战争和解遢放战争构成的这十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甏痛苦的离乱生活和复杂的情感转折,最终秆迎来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对于冯至来说虽,这十年也是他一生最为复杂、最为关键褪的十年。在40年代最初的三年,他先后短出版了诗集《十四行集》、小说《伍子胥棚》、散文集《山水》,登上了文学创作的囚高峰,从1943年开始,他的文学创作埙几乎停止,转而开始专注于充满时代气息的杂文写作。在写作杂文的同时,他走出轳个人内心的沉思开始介入社会生活,他做炉演讲、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参与民主活动嘞28

3、/28,可以说,这时的冯至在写作内容、生活鹨方式和思想取向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旃。1946年7月,冯至返回北平。从1瓷946到1949年三年间,冯至的生活耋经历和思想取向更加复杂。一方面,冯至蚁一反惯常的低调作风,与一批自由主义作№家保持了比较密切的来往。尽管此时的北稣平无论是社会氛围还是生活条件与30年:代都大相径庭,但是文人交游的本性并浊没有变化。那时冯至与朱光潜、沈从文戟等十几位北大教师同住在中老胡同33号酌院,闲暇时常常一同逛逛门庭冷落的书肆炫和依然美丽如画的西山,交流文学观点,燥谈谈时局现状。任教

4、于南开大学的卞之琳↓则时常来往于平津之间,在北平时经常借稣宿于冯至家中。废名长子冯思纯在回忆复俭员后他们的北平生活时说:“北大教师朋友间经常互相拜访,我家里几乎每天都有臆人来,尤其是晚饭后。谈话内容主要是就恪学术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意见,当然还会涉及对时局的看法。”冯至与杨振声、沈嗵从文、俞平伯、朱光潜、林庚、卞之琳、常风、袁可嘉等都是家中常客②。194羹8年七八月间,杨振声、冯至、沈从文、朱光潜等还同去颐和园“霁清轩”消夏,畦他们一起在山中“魏晋”,享受着最后的倪悠闲生活③。各种文学聚会之外,冯至忽与

5、沈从文、朱光潜等自由主义作家一起积氲极创办各种文学刊物,宣传自由主义的文28/28学主张、提倡独立的文学创作。1946僭年12月,冯至与杨振声、沈从文、朱光拆潜等人编辑出版了杂志《现代文录》。该廪杂志以杨振声提出的“融会贯通的创新精髁神”作为编辑方针,编辑目标则直接指向舁了“创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艺”④,较租高的文学品位使它很快便成为“北方文化砧复员与文学运动展开的第一面旗帜”⑤。激不久,冯至又参与了天津《大公报?星期妫文艺》和《文艺》的编辑,并留下了详细掂地有关稿费计算和寄送的纪录。1947憔年6月以“采

6、取宽大自由而严肃的态度”揩,“树立一个健康底纯正底文学风气”为衔原则的《文学杂志》复刊,冯至与夫人姚柽可共同担任了杂志的编辑委员。可以说,秩冯至积极投入到当时北平最为重要的文学髻圈子,为他们共同追求的自由主义的文学隋理想添砖加瓦。一向处在文坛漩涡边缘坭的冯至此时也偶尔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旅,喊出自己的主张。例如,40年代后期爪,随着文学一元化进程的推进,从阶级斗争出发的政治批判逐渐压倒了从文学创作润出发的文学批评,政治定性成为文学批评!的“排头兵”。冯至发表了《批评与论战》,用纯学理讨论的方式强调批评与论

7、战春的严格区别,客观上却对批评家对写作的昶横加侵犯,给予了积极的驳斥。到了19榻48年的2月,冯至因为被其宣称的民主隰自由原则的吸引而参加了后来备受批判、仗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中国社会经济鼙研究会”。另一方面,在解放战争后期懂28/28,北平围城前后,冯至几乎是毫无抵触地殛接受了共产党政权,并且非常顺利地融入艹到了新的社会秩序中去。1949年2月迪,在解放军进入北平的入城式上,冯至站语在了欢迎队伍的“前列”;1949年7枰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冯至担任了北俊平代表团副团长,在《写于文代会开会前≮》一文中

8、,冯至几乎是欢欣鼓舞地表达了迄自己对于新时代的渴望。从此,冯至开始魅活跃于当代文坛,成为50—60年代重要的文化活动家之一。两相对比之下,挢我们不由得对冯至的巨大转变充满好奇。造成这种转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政治力量下的生存压力还是真诚的理解和接受仗?是单纯的政治热情还是经过了冷静的深な思熟虑?同时这种转变对于冯至有何意义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三个伟糍大的文人谈起。一从里尔克、歌德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