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ID:12527197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7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宣告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比如从北京开车到天津,上车后,只要设置好目的地便可随意睡觉、看电影,车载系统会通过路面接收到的信号智能行驶;不住在医院,只要通过一个小小的仪器,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下班了,只要用手机发出一个指令,家里的电饭煲就会自动加热做饭,空调开始降温。这些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通过“物联网”的逐步实现和提升,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向此靠拢。在2009年1月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被美国总统奥巴马

2、积极认可之后,物联网概念再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主要经济技术发展强国也加快了对物联网发展的研究进度,对各国政府来讲,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以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以期在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期报告将为你把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脉搏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一、物联网  1、物联网概念  所谓物联网,在中国也称为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Internetofthing

3、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TheIntern

4、etofthings)概念。“物联网”颠覆了人类之前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将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有效连接在一起,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互通,被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2、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感知、互联和智能的叠加。因此,物联网由三个部分组成:感知部分,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

5、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600831)、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智能处理,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中间件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自动控制与智能管理等。  物联网体系架构示意图   在物联网体系架构中,三层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主要作用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

6、络、网络管理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  3、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3

7、.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它是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目前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工农生产、科学研究及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也可称为射频识别技术,他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

8、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实现物体识别。RFID可以看做是一种设备标识技术,也是物联网感知层的一个关键技术。由于RFID具有无需接触、自动化程度高、耐用可靠、识别速度快、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可实现高速和多标签同时识别等优势,因此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门禁安防系统、道路自动收费、航空行李处理、文档追踪、图书管理、电子支付、生产制造和装配、汽车监控等。  3.3、二维码(2-dimensionalba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