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

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

ID:12528365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_第1页
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_第2页
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_第3页
资源描述:

《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照相机构造原理(11)——镜头快门编者按:镜头快门安置在照相镜头孔径光阑附近,其尺寸最小。根据安置位置不同,镜头快门可分为镜前快门、镜间快门和镜后快门。镜头快门安置在照相镜头孔径光阑附近,其尺寸最小。根据安置位置不同,镜头快门可分为镜前快门、镜间快门和镜后快门。镜前快门:安置在照相镜头前的光路上,由于快门露在镜头外,易脏、易变形、易发生故障,目前在35mm照相机中已不使用。镜间快门:快门叶片开启孔径位置与孔径光阑位置非常接近,快门开启时整个画面同时获得曝光,而且不会产生耀斑。这种快门结构较合理,

2、因此得到广泛应用。镜间快门主要有勃朗特和康柏两种型式。镜后快门:快门的开启孔径位于镜头的后方,一般做成平板结构装在机身上,调焦时快门木前后移动,便于和照相机其他功能配合,有利于照相机向小型化和多功能发展。一、镜头快门的工作特性不论是勃朗特型还是康柏型镜间快门,不论是单片快门还是五片快门,从叶片开启光孔到全开,或从全开到全闭,尽管运动构件的运动都是极快的,但总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开启和关闭光孔存在一个渐开渐闭的过程。五片叶片镜间快门先开启光孔中心部分,逐渐使光孔开到最大,经过一定的全开时间t2后,再

3、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关闭。快门叶片从开始开启光孔到完全关闭光孔的整个时间,也就是镜头快门使胶片开始曝光到结束曝光的时间,称为全曝光时间t1。t2与镜头F数有关。快门在开启和关闭光孔的过程中,光孔一部分开启,一部分仍被叶片所遮挡,光孔在这过程中只有部分通光,造成透光损失。这种光量损失用快门的光学有效系数η来表示。如果快门是一个理想的快门,此快门的开启与关闭光孔的过程是无时间量的,在全曝光时间t1内没有光通量损失,则η=100%。但实际快门与理想快门相差甚远,用到达胶片平面的光能量为依据来比较,如果实际

4、快门在全曝光时间(t1)内通过的光通量等于理想快门在曝光时间(te)内通过的光通量,则我们称te为实际快门的有效曝光时间,显然te<t1。由此可得出镜头快门的光学有效系数η为η=te/t1*100%式中te为最大镜头孔径时,t1与t2的平均值可近似表达为te=(t1+t2)/2二、结构形式镜头快门的结构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镜筒型结构和平板型结构。镜筒型结构是将快门叶片、传动机构、动力弹簧、慢门机、闪光联动机构、自拍机等与照相镜头的光学镜片装在一个主体内。因此,结构复杂,与机身之间的功能联接困

5、难,不适应照相机向小型、多功能、电子和自动化发展。平板型结构可克服镜筒型快门的缺点,适应快门和机身间信号传递和联动要求。镜头调焦时,快门不作前后移动。镜头快门如果以快门叶片数量来分可分为:(1)单片式快门快门只由一片叶片开启和关闭光孔。快门速度只有一档,通常在1/1000s左右。快门光学有效系数较低,仅用于简易型相机。单片快门结构简单、可靠性好。(2)双片式快门由两片快门叶片开启和关闭光孔。由于快门叶片要双方向上运动,转动惯量大,快门速度提高有困难。一般最短曝光时间>1/300s,常用的有达1/

6、200s,可以按1/125s,l/60s,1/30s来调速和闪光联动。双片式快门目前主要用于程序快门,快门叶片还兼作光阑叶片,快门均采用平板型结构。(3)三片式快门由三张快门叶片同时开启、关闭光孔,如图1-4-4所示。快门最短曝光时间一般为1/200s,可调速为1/125s,1/60s,1/30s,1/15s和X闪光联动。早期进口和国产的折合式120相机大多采用这种快门。(4)五片式快门由五片快门叶片同时开启、关闭光孔,是镜筒式镜头快门采用最广泛的型式。代表结构主要有勃朗特型和同步康柏型两类。勃

7、朗特型镜间快门的主动部分主要有主动弹簧盘、小拉钩、主动环和叶片(五张)四个环节所组成。结构较简单、工艺性好、制造成本较低,得到广泛应用。康柏型快门在50年代中采用新的同步康柏型结构,光圈和速度值来用等值、等间隔分布,有利于自动曝光控制,而最短曝光时间可达1/500s,具有M和X两种闪光同步结构。快门主动部分由主动弹簧盘、主动环、叶片(五张)三个环节组成,具有较高的快门光学有效系数。但由于结构复杂,零件工艺性差和材料昂贵及成本高的原因,照相机很少采用这种快门。早期德国进口听蔡斯依康折合照相机大多采

8、用这种快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