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

ID:12535812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1页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2页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刘艳君【摘要】茅盾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林氏杂货铺的兴衰为切入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在遭受战乱、党部敲诈、高利贷剥削和同行打压的困境下最终破产的社会现实。本文将从篇章结构、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这三个方面对《林家铺子》进行分析。【关键词】林家铺子倒闭压迫讨债打呃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描绘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人民百姓在遭受三座大山压迫下苦不堪言的生存状态。小说以林氏杂货铺的兴衰作为主线,以林大娘打呃病重和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告急作为副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林氏杂货铺的倒闭,既反映了民族

2、资本家希望通过诚实和勤奋经营换取生存希望的梦想彻底幻灭,也暗示了饱受压迫的社会底层百姓最终从觉醒走向抗争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林氏杂货铺的兴衰是《林家铺子》的主线,另外两条副线是林大娘打呃病重和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告急。三条线之间既有平行,又有交叉,最终以林氏杂货铺倒闭、林先生带着林明秀逃走避难、林大娘病重告终。林氏杂货铺的每一组“起”与“落”,都紧密相接,出人意料,让故事情节更具有曲折性。当林氏杂货铺放盘开市招来客人时,朱三老太就来讨利息钱;当上海东升号客人上门追债时,林先生最后又找到了还债的门路;当“一元货”生意见好的时候,恒源钱庄就来提走了八成的收入……每当读者要为林先生舒一口气的时候,难题

3、又出现了;每当读者为林先生捏一把汗的时候,问题又得到解决了。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张一弛,十分吸引人。林大娘的打呃病情,始终与林氏杂货铺的兴衰紧密相连,两条线相辅相成。全文的七个章节里面,写到打呃至少101处,各章至少1次,多则38次[1]。她的打呃病情大部分是受到生意冷淡和局长逼婚的影响的,“打呃”是作者赋予林大娘的一种话语手段。此处暗示了人民百姓在遭受三座大山压迫时,只能憋气哑忍的社会现状。作者也为这条副线的结局设置了铺垫,“我这病,活着也受罪”和林大娘最终打呃病重的结局前后呼应。[1]张中含《<林家铺子>的两条副线》,《唐山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林氏夫妇的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前文

4、也一直有所铺垫。林大娘在向菩萨祈祷的时候多次提到希望女儿快长大,明年得个好女婿,后来寿生出了“一元货”主意,林大娘也在考虑寿生是否适合当女婿。而卜局长逼婚是导致林氏父女最终不得不逃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条副线最后和林氏杂货铺的主线巧妙地汇合在一起了。故事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是《林家铺子》的亮点之一。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说里面活灵活现、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林家铺子》成功塑造了以林先生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以林大娘为代表的封建妇女、以卜局长为代表的国民党老爷、以钱庄经理为代表的高利贷剥削阶级和以朱三老太等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百姓各自的鲜明形象。林先生是一个诚实、勤奋、有生意头脑,但难逃破产命运

5、的小资本家。在生意淡薄、国民党老爷敲诈的困境下,朱三老太和上海东升号客人又相继来追债,但是林先生都没有借辞推脱,而是想尽办法还债,维持商誉。第二章中有一处以数量词组成的精彩描写,刻画了林先生铺子经营上的窘迫,“他跑到账台里,把上下午卖得的现钱归并起来,又从腰包里掏出一个双毫,这才凑成了八块大洋,十角小洋,四十个铜子,交付了朱三太。”林先生非常谨慎、艰难地凑够了朱三老太的利息钱,可见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林氏杂货铺的生意冷淡,这并不是林先生经营不善而致的。作者特意安排了由上海东升号的客人来说出这一事实,“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

6、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林先生还趁机打“大廉价照码九折”“一元货”等广告,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善经营方式。到了后来,街上大大小小的铺子倒闭了二十八家,林先生凭借他的生意头脑熬过了凄凉的年关。作者对林先生形象的塑造,其实是对当时大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塑造。他们诚实经营、精明干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最终难逃破产逃走的命运。林大娘这个女性形象带有点封建色彩,因为她始终喊着那句“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林大娘在面对林氏杂货铺因为东洋货问题被封铺、债主临门、林先生被捕、女儿林明秀险被抢等问题时,都把希望寄托于菩萨,期待着虚无缥缈的神明来搭救她。在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十多年后,封建主义

7、还没有从根本上被动摇,人民百姓还没有觉醒。代表国民党老爷的卜局长在小说中没有正式出场,他的形象是通过第三者的描述来塑造,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之处。卜局长借商会会长之口向林先生表明想娶其女林明秀做“局长夫人”,这是他的“软手段”。随后有人到林氏杂货铺捣乱生事,更把林先生捉走。寿生向商会会长求情,卜局长又借商会会长之口逼寿生劝林先生就范,这是他的“硬手段”。小说此处没有道明,但是读者可以轻易地联想到卜局长和商会会长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