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

ID:12541177

大小:2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_第1页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_第2页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_第3页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_第4页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七下归园田居(其)教学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桃花源记》我们已经学过,现在老师向你们请教两个问题,第一,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1: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与世隔绝的地方。   生2:是一个人人平等,百姓丰衣足食,热情淳朴的地方。   生3:是一个景色优美,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师:很好。第二,我们知道,像桃花源这样美好的地方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陶渊明为什么创造这个社会呢?   生:因为当时社会黑暗,动荡不安,人心思定,渴望和平。   生:陶渊明以这个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今

2、天我们再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三)》,去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师板书题目作者)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一生毛遂自荐,效果不错,然后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想一想,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要求:1.用第一人称。2.有景物和心理描写。3.时间为五分钟。(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作品,而后全班交流)   生1: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锄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休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

3、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生2:南山脚下有块豆地,杂草丛生,豆苗稀疏,还有几棵营养不良,毫无生机。没有办法谁让我不善种田呢?尽管如此,我仍然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劳动归来的我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的草丛中。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归耕图。如果有“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哪有机会和心情欣赏这良宵美景。调皮而又多情的露珠也来助兴,它给辛劳了一天的我以清凉温柔的抚慰。远离官场,远离喧嚣,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感觉真好!(掌声)   师:写得

4、真好!我们都陶醉在你描绘的意境之中了。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创作,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产生丰富地想象?请你再反复地品一品,然后把你独到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生1:“带月荷锄归”,诗人是带月而归,而不是月照而还,一个“带”突出了人物的主体性,“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诗人对周围景物地喜爱和劳动后的愉悦心情。有此警句,全句生辉!(掌声)   生2:对这句诗我的感受是:天上一个皎洁的月亮,地上一位悠闲的老人,肩上扛着一把心爱的锄头,轻松走在一条回家的路上,这句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大概

5、如此吧。   师:陶渊明有你们二位知音,定当含笑九泉。   生3:“道狭草木长”中,草势旺盛,蔓延到路上,盖住了路面,所以“狭”正面写路窄,侧面写草长。   生4:“狭”还有“长”的意思,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乡间小路,斗折蛇行。在月光地映衬下,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也许在诗人的眼里,与其说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如说走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上。   师:你们二位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生5:句中用“狭”而不用“窄”,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让我联想到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而我们写作中就往往缺少这种精神。(转向同学)

6、我说的对不对?(掌声,生说:“对!”)   师:既有批注,又有自省,还不失时机“笼络人心”,不愧是一班之长。(转向全体同学)除了词句,其他方面呢?   生6:我很欣赏本诗的语言。诗中语言,不见丝毫装饰,朴素如随口而出,明白如话,如话家常。   师:嗯,我有同感。   生7:就本诗结构而言,不断转折是本诗的特色,草盛豆稀不仅不弃,反而早出晚归,精心侍弄。言及归来似乎无话可说,诗人转而道狭草长。露打湿衣,大概要抱怨了吧,他又说不足惜,只要不违心志就行。转折虽多,却毫不费力,没有刻意而为之的痕迹。如果不是性情平和,如果不是语言功

7、底深厚,我觉得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学生点头颔许)   师:有理有据,(抱拳)佩服佩服。   师:刚才大家精彩地赏析有点有面,既有局部地探究,也有整体地把握。不知道大家能否融会贯通,把自己对作品地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大家先准备一下,一会儿,我们举办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自由报名,男女不限,名额有限哟!(生笑并跃跃欲试)   (音乐响起,学生朗读声情并茂,教室里掌声不断。)   师:我的嗓子痒痒了,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老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情充沛地背诵了一遍,引起了学生共鸣

8、。)   师:如此美诗,如果背诵下来,那该多好呀!   (学生背诵,教师找个别学生试背,效果不错)   师: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生1:美好的,温馨的。   生2:幸福的,自由的。   生3:既辛苦又愉快。   师:现实生活中的归隐生活果真如此吗?(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