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

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

ID:1254534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_第1页
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_第2页
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_第3页
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_第4页
资源描述:

《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的实质和原则——学习《论有效的课堂讨论》心得体会学了《论有效的课堂讨论》一文,对文中提出的观点深有同感。文中说,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如获得知识和高级思维技能,塑造勤奋、探究等良好性格,养成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但实际调查显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仍主要采取传统的传授法,只有在面临教学检查或教学评优时才运用课堂讨论为自己的教学增加亮色。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现象。虽然教师把其归结为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过多,但这并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应是教师对课堂讨论实质的认识不足,对课堂讨论的原则认识不足,对

2、自己和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所负的责任不足。其实这一现象,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此非常清楚。关起门来上课都是自家人,用不着客气,知根知底的,何必呢!尤其在我们农村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条件相比城里和县城等学校不可同日而语,因而要让学生开口讨论,成绩好的也许能说出几点自己的观点或什么来,成绩差的就等于在里面望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就是嘻哈一场,根本没有什么效果。这样的上课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很多老师尝试之后觉得还是传统式教学效果来得快些,成绩也出得快些,况且现在虽说提的是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然而骨子里却还是应试教育这一套,因而老师急功近利,采取了这样

3、的教学方法。于是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现象也就见怪不怪。然而对于学生的发展来看,我觉得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作为应试教育采取的硬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成为考试机器。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我觉得要扭转这个局面首先还得提高认识,要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要性。其次要改变作风,变应试为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素质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章说,课堂讨论的流于形式的真正原因应是教师对课堂讨论实质的认识不足,对课堂讨论的原则认识不

4、足,对自己和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所负的责任不足。确实如此,课堂讨论的实质认识不足,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当中的讨论只能处于表层,而不能深入;只能走马观花,只能浅赏辄止。因而对课堂讨论实质的认识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是课堂讨论的实质呢?就是“虽是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但同样持有讨论的内涵,即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无论是从课堂讨论的定义出发,还是从课堂讨论的心理机制出发,都可以达到以下共识:课堂讨论需要讨论成员的互动;讨论成员的严谨思维;讨论成员的可靠知

5、识。这三点形成了课堂讨论的原则。”那课堂讨论的原则又是什么呢?那就是:1.互动—课堂讨论的基础讨论是一个信息的交流、精确和细致化的过程,所有参加成员既要发出信息、同时又要接受信息,并对别人的信息积极做出反馈,所以互动成为课堂讨论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严谨的思维—课堂讨论的基础课堂讨论是发言者通过语言尽量把个人观点清晰地呈现给小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要么赞成、要么反对、要么进一步深化或修正,经过讨论双方或多方的辩解,最终求同存异,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3.知识的可靠性—课堂讨论的保障课堂讨论是冲突、商讨和精致的过程,期

6、间各成员所运用的知识不仅要有利于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应该对其他成员有一定的启发性,促使对方在接受或认同自己观点的同时,深化或修正原有的观念和看法。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在课堂情境中,在互动的前提下,参与讨论的所有成员利用可靠的知识,针对某一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严谨思维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参与讨论团体的主要成员—学生和教师—负有维护讨论团体、保证严谨思维和可靠知识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上在讨论过程中运用知识时,应当做到:①尽量运用来自课本的知识、观点去支持自己的观点,保证最终获得知识的准确、可靠。②对来自课本外的知识,

7、如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知识,讨论成员要对其可靠性、准确性进行质疑和探究,如举出该知识的正反例。③对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也要提供一定的依据,如案例、观念,并保证其准确性、科学性、相关性。④除要质疑知识的可靠性之外,还要质疑它们是否与讨论有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课堂讨论所获得的新知识是可靠的和有价值的。而老师的责任就必须做到有组织、维护、引导讨论团体,培养和促进课堂讨论严谨思维,维护课堂讨论中知识准确可靠应用。总之,可靠的知识并不会自发地在学生讨论中应用,它同样需要教师采取两种措施:讨论前提出可靠知识的标准和运用要求;讨论中监控学生知识并提供支持。教师与学生在

8、课堂讨论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