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ID:12550756

大小:2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_第1页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_第2页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_第3页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_第4页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强夯置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于俊光王秀利(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55)「摘要」强夯置换法是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一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置换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关键词」强夯;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一般为

2、80~400kN)提升到高处(一般为6~0m)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振动,使土体结构破坏,孔隙压缩,改善土体抗液化条件,通过裂缝排出孔隙水和气体,地基土在新的状况下固结,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应用强夯已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馅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处理,具有施工简便、加固效果显著,使用经济。而强夯置换法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2004年,在一住宅小区工程施工中对粘性土层地基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深受

3、有关专家们的好评。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该工程为九栋单体住宅,六层,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设计地基承载力为150kPa.本工程岩土层多为粉土、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含水量高,主要考虑将淤泥质粘土破坏,该层位于5.7—7.25m,约2m厚,呈稳定层,因此在具体强夯过程中,采用点夯,呈梅花布点。为减少强夯地面隆起,将表层松散土清除约2m,然后回填碎石或块石作为夯前垫层,同时考虑在强夯过程中易出现超孔隙水压力。一方面吸收夯击能量,使土体不能有效加固,另一方面侧向作用扰动土体,使原有承载力降低,因此,要考虑遍与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使夯点之间的土有一定的排水固结过程2确

4、定地基处理方案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条件,我们进行了多个方案比较:2.1钻孔灌注桩基础(要求人岩O.5m),采用桩基技术可保证,但基础不仅耗费大量建筑材料,而且工期长,工程造价高。另外不可预见的打桩时会遇大的石块,这样施工就更难了。很难保证施工中桩的质量。2.2挖孔桩:考虑到该地基填土厚度只有3m一6m,加之拟建建筑物只有二~三层,荷载小,所以采用人工挖孔桩。既不能满足挖孔桩构造要求,又增加了造价。延长了工期,这样的方案不可取。2j强夯置换法:结合本地在处理滨海大道的工程经验。采用块石填料夯入淤泥层内,破坏淤泥结构,加速淤泥排水固结,挤入块石间隙,从而达到稳定地基,

5、通过超声检测,块石与土体结合紧密。提高地基承载力显著。参考滨海道路的施工经验,在处理住宅工程中进行了系列改进,以确保住宅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此方法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用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速度快,投资省,既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又能增强抗液化稳定性。经上述方案对比研究后,确定采用强夯置换法对地基加固。先点夯,边夯边填碎石。再进行普夯,然后进行钢筋混凝土浅埋基础施工。3强夯置换法施工3.1强夯设计要求3.1.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表1)预估。3.1.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

6、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3.1.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94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rA.0a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表1单击夯击能f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loo05.O~6.O4.0—5.O20006.O~7.05.0~6.030oO7.0-8

7、.06.0~7.04Ooo8.0-9.07.0—8.O50o09.0~9.58.0—8.5600O9.5—1O.O8.5~9.0注:强务置换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3.1.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3.1.5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3.1.6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结构

8、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