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

ID:12551351

大小:62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7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_第1页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_第2页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_第3页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_第4页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大气中降水和温度热状况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着极地冰盖和冰川的状态,使冰川末端或边缘位置改变,冰层厚度减薄,高纬冰山流动的海域范围扩大或缩小,冰的消融强度甚至影响海平面的升降。山区冰川融水对发电(如欧洲阿尔卑斯山)、农田灌溉更为重要,尤其融水径流对干旱区河川具有多年调节流量的作用和补给意义。当然,有时也会带来一些灾害。因此,冰川变化与冰川融水同人类活动、山区农业、工矿、能源和交通等经济建设都有实际意义。第一节冰川变化在地质历史上,自从发育了冰川就有冰川变化现象。大者可以104年为尺度,如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小者可以

2、103年或102年为尺度的阶段变化或近期变化。不同时期的冰川变化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小尺度(如102年)的冰川变化距今时间较近,因此,人们比较关注。一、我国现代冰川的近期变化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就开始对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变化进行逐年观测。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气候异常,人们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十分注意,试图通过冰川变化,了解气候波动趋势,组织了若干次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专门文献资料,建立了世界性协调组织。我国现代冰川考察研究时间较晚,至六十年代以来,才陆续报道冰川变化的资料。近三十

3、年来,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等冰川区的冰川动态有较多的观测与研究。现根据以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少数资料至1987年)的野外实际资料、文献及航测地形图、航空像片、七十年代的卫星影像进行比较,在被统计比较的242条冰川中,有42.2%的冰川在退缩,其中以祁连山和天山最突出。前进冰川占29.3%,主要在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大约有28.5%的冰川末端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表31)。它们是由退缩减缓或停止前进的冰川演变而来,这类冰川的动态值得注意和监测。表31我国主要冰川区冰川动态一览表(至1985年)山区统计条数退缩前进稳定条%

4、条%条%祁连山442556.8818.21125.0天山432967.4511.6920.9昆仑山841821.43136.93541.7喜马拉雅山29827.61448.3724.1其他422252.41331.0716.6合计24210242.27129.36928.51.冰川退缩状况:本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冰川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冰川一样,普遍处于退缩状态,虽然,也有局部、短暂的前进,但退缩状态仍是冰川进退变化的主导趋势。从五十年代以来的我国冰川退缩形势看,多数冰川退缩量较中、低纬度其他地区的冰川偏小,不同时段中的退缩量和出现次数多集中

5、在每年退缩10m以下的量级内,其次为每年11—20m的量级。这两个量级在祁连山退缩冰川中占84%,在天山占58.6%,而阿尔泰山的冰川退缩量均不超过这两个量级。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从1962—1976年的14年间,平均每年退6.6m,“七一”冰川从1956—1977年的21年间,平均每年退缩1.0m,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62—1973年平均为6.0m/a,1973年—1980年平均为3.3m/a。阿尔泰山哈拉斯冰川退缩较快,1959—1980年平均为20m/a,昆仑山、帕米尔和西藏东南部冰川的退缩量也较大,多超过20m/a。

6、西昆仑山南坡的崇测冰帽边缘1987年7月29日至1988年8月13日退缩了1—2m,其东面的崇测冰川1970—1987年共后退了420m,平均每年退缩24.7m。慕士塔格—公格尔山退缩冰川每年后退超过100m,根据卫星影像判读,切尔干布拉克冰川1973—1976年共退缩约150m。念青唐古拉山南面的阿扎冰川,1973—1980年后退了295m。喜马拉雅山若干大冰川的末端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也以冰面减薄或冰舌区收缩的方式消退。如绒布冰川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末端位置基本稳定,但与冰川末端相连的新侧碛却高出冰面达50—70m,说明冰面减薄是

7、显著的。另外,若干大冰川的冰塔林下限上移,也反映冰川的消融在增强,如希夏邦马峰北坡的野博康加勒冰川,冰塔林下限在1964—1974年间上移200m左右。在冰川变化的时间分布上,前述0—10m/a和11—20m/a两个退缩量级,七十年代出现的比例明显地少于六十年代,说明七十年代冰川的退缩速度有所减缓,而稳定或趋于稳定的冰川明显增加。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消融强烈,这种状况又有所改变。2.冰川的前进状况:七十年代以来,不断发展西部山区的一些冰川在前进和有前进迹象,而前进速率亦较快,以20—30m/a量级较多,前进速率在1—10m/a和11—20

8、m/a量级者次之。在时间上,以20—30m/a量级为例,五十年代出现的次数仅占2.5%,六十年代增加到14%,至七十年代达25%。在空间分布上,天山西段、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川多前进较快,天山西段冰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