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

ID:12564342

大小:8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_第1页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_第2页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_第3页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_第4页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内伤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昏迷期:1.气机壅闭:伤后短暂昏厥,面色苍白,双目紧闭,汗出肢冷,舌红苔薄白,脉缓而弱。2.瘀阻清窍:牙关禁闭,项强呕吐,或出现中间清醒期后再度昏迷,或四肢痿软,或二便失禁,舌质紫黯,脉实徐缓。3.元气外脱:神志昏聩,瞳孔散大,气短息微,面色苍白,目合口开,身冷汗出,撒手遗尿,舌淡,脉虚数或细微。(二)苏醒期:1.痰瘀内阻:头痛头晕,头面青紫,夜寐不宁,恶心呕吐,胸闷心烦,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2.肝气犯胃:由昏愦转清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近事遗忘,怔

2、忡难寐,或耳目失聪,失语难言,肢体疲软失用。(三)恢复期:1.瘀阻脑络: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伴有头部青紫,肿胀瘀斑,心烦不寐,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涩。2.心脾两虚: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忡惊悸,心神不安,面色萎黄,唇甲无华,舌淡,脉细弱。3.气虚血瘀:伤后遗留单瘫、偏瘫,并半身不遂并四肢麻木,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4.心肾两虚:头晕目眩,夜寐不安,心悸不宁,遗精或滑精,牙齿浮动,头发变白或脱落,脉细滑。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头痛头晕1.评估头痛程度、部位、性质,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好记录

3、。2.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3.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肾、皮质下、神门、头等穴,或遵医嘱给予艾条灸、穴位按摩太阳、百会、合谷等穴。4.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疼痛注意力。(二)恶心呕吐1.评估呕吐的程度、呕吐物。2.嘱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予耳穴压豆,取穴:胃、贲门、食道、交感;给予艾条灸、穴位按摩取穴:内关、公孙、阳陵泉、中脘。4.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及床单位整洁无异味。5.饮食清淡、少量多餐。(三)心烦不寐1.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2.保持

4、心情放松,避免刺激性操作。3.给予耳穴压豆促进睡眠,取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枕等穴;艾条灸、穴位按摩取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中药浴足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4.必要时给予药物促进患者入眠。(四)肢体失用1.评估患者肢体活动受限的范围及生活自理能力。2.卧床时将患肢保持中立位或治疗所需体位,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3.应用五步锻炼法,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4.遵医嘱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治疗刺激足三里、手三里、曲池、风池、太溪等穴。5.保

5、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五)腹胀、便秘1.观察患者排便及腹胀情况。2.耳穴压豆取穴:大肠、直肠下端、脾穴;穴位按摩及艾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穴;中药外敷取穴神阙穴;同时配以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3.多饮水及多食通便食物。4.给予通便药物。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一般护理(1)开窍醒脑、活血化瘀、健脾宁心、补肾养心。(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变化。(3)及时处理脑水肿,对疑有颅内血肿者,尽快进行手术治疗。(4)做好五官护理:昏迷、禁食病人,每日

6、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溃疡;脑脊液漏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平卧位。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血迹或污垢,定时用盐水棉球擦拭或75%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防止液体逆流。严禁外耳道或鼻腔冲洗;严禁挖耳、抠鼻;严禁用力擤涕或屏气;避免打喷嚏或连续咳嗽。(二)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及呕吐的性质,观察双侧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有变化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2)紧急做好开颅前准备工作:备皮、留置尿管、术前针、紧急使用脱水药。2.术后护理:(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床头抬高

7、15°~30°,头部保持中立位。(2)准备呼吸机或氧气,患者返回病房立即应用呼吸机或吸氧。(3)给予心电监护,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出现烦躁及时给予约束。(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头部引流情况,并正确记录。(5)评估患者头痛改善情况,及时给予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7)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三)用药护理1.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及反应。2.中药汤剂宜温服,

8、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3.应用脱水药物时应注意保证甘露醇的快速滴注以达到脱水效果。(四)特色技术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2.耳穴压豆(详见附录2)3.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4.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5.艾灸(详见附录2)6.中频脉冲电治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情志护理1.若患者清醒时,做好情志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使其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使之安心养病。2.耳穴压豆养心安神,取穴心、神门、皮质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