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

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

ID:12575136

大小:3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_第1页
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_第2页
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_第3页
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必修2第1单元第3节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批改情况】:【导学内容】: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自主学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最多供养多少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环境承载力的特征:2人口合理容量: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的人口规模。(供养多少人合适)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

2、的合理人口容量要环境人口容量。【典型例题】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35万A.25万B.30万C.35万D.45万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

3、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巩固训练】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3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B.10000C.6000D.4500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

4、aC.b

5、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末我国人口为131448万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49亿,读“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6~7题。6.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我国合理环境人口容量大约是16亿人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7.到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

6、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C.老年人口太多,导致死亡率上升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下图中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土流失是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B.该地区不会发生凌汛现象C.该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D.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差9.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

7、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10~11题。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1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1.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

8、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双选)()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13.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双选)()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D.有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