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

ID:12587124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_第1页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_第2页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_第3页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_第4页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标杆的组织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组织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信息化评价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现有组织信息化评价研究的基拙上,结合激励理论,探索基于标杆的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该模型同时将组织信息化评价(反馈)和信息化促进(激励)融为一体,提供可以持续改进的促进组织信息化的机制。   组织(盈利性企业、非盈利性组织以及政府机构)信息化是系统工程,是组织应用信息技术及息产品与其它要素(人、财、物)不断融合,促进变革管理组织,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组织柔性,形成全新的组织文化,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组织信息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评

2、价和完善的过程,即一个通过不断获取反馈信息进行系统调节的过程。组织信息化评价就是组织信息化过程的反馈环节(如图1所示)。   图中“采纳主体”是评价信息的接受的主体,是信息化决策主体和实施主体,它可能是组织,也可能是组织中的组成部分或个体。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可以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一方面对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组织信息化的现状、所处阶段,并与组织的既定目标对比,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另一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组织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而调整。由此可以看出,组织信息化过程与组织的信息化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信息化评价应该围

3、绕组织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在设计信息化评价方案时,不仅应考虑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还应考虑评价过程和结果对后续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现有组织信息化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标杆管理的信息化评价一激励模型,该模型同时将组织信息化评价(反馈)和信息化促进(激励)融为一体,形成可以持续改进的促进组织信息化的机制。一、组织信息化评价研究概况   组织信息化评价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的阶段评价模型或成熟度模型(MaturitvModel),另一类是定量的信息化评价。   1.定性的阶段评价模型(成熟度模型)   定性的阶段评价模型是根据组织信

4、息化过程的属性特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投人、信息资源集成度、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等),把信息化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Nolan是最早对组织信息化进行阶段划分的。1973年,Nolan根据美国企业的调查数据,以企业IT应用支出为主要考察指标,发现了企业IT支出随时间的推移呈5形曲线变化,他将企业IT应用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装、传播、控制和集成。为了适应情况的需要,1980年Ndan又将该模型扩展为六个阶段,即初装、传播、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后来,Nalan又将六个阶段划分为计算机时代和信息时代。90年代,为了进一步适应信息

5、技术发展的需要,Nolan又提出了理解组织信息化的三阶段模型,其中包括:数据处理时代、信息技术时代和网络时代。随后Synnott(1987)在Nolan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   SW一CMM模型是1986年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hilitymaturitymodel,CMM),主要用于对软件过程改善和软件过程评估。SW一CMM模型提供了一个基于过去所有软件工程成果的过程能力阶梯式进化的框架,阶梯共有五级。这五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定量管理级和优化级。   左美云(2005年)使用

6、DELPHI法综合巧名专家的意见,得到五阶段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这五个阶段分别是:技术支撑级、资源集成级、管理优化级、战略支持级和持续改善级。   定性的阶段评价模型可以用于判断组织目前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但组织如何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些模型没有涉及。   2.信息化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模型通过设定评价指标、分配权重、统计信息和综合计算最后得到单一的数值,用以衡量组织的信息化水平。   较早时期的组织信息化评价多侧重引人宏观的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如马克卢普测度理论和波特拉测度理论,这是从资源占有的观点考察企业信息技术设施。   随

7、着人们对组织信息化内涵认识的不断深人,对信息化的评价也由原来的单一的资源占有角度,发展到多角度综合评价。金世伟(2006)系统地综合了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技术等因素,从企业绩效变革和信息化二者藕合的角度出发,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企业信息与企业绩效进行分析,这对信息化评价体系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傅铅生、纪福连、金勇、周朝民等先后提出了信息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方面包括企业战略、人力资源、IT基础设施、IT应用、IT安全与控制、企业效率和柔性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和《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构成方案》是

8、对信息化评价理论的具体应用。   另外一些针对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信息化评价方法。杜栋(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