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液晶材料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

ID:12590140

大小:2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7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_第1页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_第2页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_第3页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_第4页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化学--液晶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化学--液晶材料12材料化学--液晶材料12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材料化学--液晶材料”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液晶材料*液晶平面显示器的技术发展趋于成熟阶段,而且其应用面也随着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被大量地运用,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个人助理机和携带式消费性产品等。*较难实现之广视野角、高画质化和高速化等问题,均因新的材料、新的组合设计和新的驱动方式之发展,而实现了轻薄短小和替代性映像管监视器和电视的功能。*液晶材料(LiquidCrystal)在液晶平面显示器的组成结构上所担任的角色是相当地重要,虽

2、然其种类有数万种,但真12正使用的也仅有数十多种。*液晶状态被喻为是自然界中物质的第四状态,而有别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三大状态,液晶分子是一种具有光学异方向性和流动性之结晶性液体,是一种机能性材料*液晶依其分子排列方式,分为向列型(Nematic)、距列型(Smectic)、胆固醇型(Cholesteric)、圆盒型(Disotic)*若依对外在因素的影响,有溶致型的(Lyotropic)、热致型(Thermotropic)*若依分子量来分,有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若依温度的因素,有互变转换型(Enantiotropic)、单变转换型(Monotropic)

3、*在高分子的液晶有主链型和侧链型*液晶的发现最早是在19世纪,经由多年的研究才成功的开发出12液晶平面显示器的应用液态晶体LiquidCrystal加热加热冷却冷却固体结晶液晶液体参考资料12:张文固博士-平面显示器技术晶体:有光轴,不能随器成形。光轴不能随空间连续变化。液晶:有光轴,可以随器成形。光轴可以随空间连续变化。液体:没有光轴,可以随器成形。参考资料12:张文固博士-平面显示器技术液晶的诞生来自于一项非常特殊物质的发现,早在1850年Virchow,Mettenheimer和Valentin这三个人就发现nervefibre的粹取物中含有这种不寻常的

4、东西。到了1877年德国物理学家OttoLehmann运用偏极化的显微镜首次观测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一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直到公元1888年,奥地利的植物学家FriedrichReinitzer(1857-1927)发现了螺旋性甲苯酸盐的化合物(cholesterylbenzoate),确认了这种化合物在加热时具有两个不同温度的熔点,在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点中,其状态介于一般液态与固态物质之间,类似胶状,但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其又具有液体和结晶双方性质,由于其特殊的状态。Reinitzer后来走访Lehmann深入探讨这种物质的表现,其后两人便命名这种物质为「L

5、iquidCrystal」,就是液态结晶物质的意思。Reinitzer和Lehmann这两人被誉为液晶之父。参考资料12:http://www.digital.idv.tw/DIGITAL/Classroom/MROH-CLASS/oh62/index-oh62.htm同CRT阴极射线管一样,液晶虽早在1888年就被发现(实际上,但是实际应用在生活周遭时,已是80年后的事了。因为液晶在两次大战中对军事用途的帮助不大,以致于其发展落后CRT甚多。比较重要的是1922年Oseen和Zöcher这两位科学家为液晶确立状态变化之方程式。一直到了1968年美国RCA公司

6、工程师们利用液晶分子受到电压的影响而改变其分子的排列状态,并且可以让入射光线产生偏转的现象之原理,制造了世界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的荧幕。由此开始,加上了1970年代日本SONY与Sharp两家公司对液晶显示技术全面开发与应用,让液晶显示器成功的融入现代的电子产品之中。参考资料12:http://www.digital.idv.tw/DIGITAL/Classroom/MROH-CLASS/oh62/index-oh62.htm*1854~1889年代,德国生理学家R.C.Virchow发现自然界的Myelin物质,此是一种溶致型液晶,在适当的水份混合后,会呈现光

7、学异方向性之有机分子集合体。*液晶材料的发现,正式于1988年,将胆固醇的笨二甲酸或以酸加热到145度时,有白浊稠状液体,再加热至178度,会变成透明液体,冷却下来则有紫色、橙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变化。*1920后时期,为液晶合成的开始及分类的确定,Friedel博士将液晶分类成层列型或距列型、向列型、胆固醇型..*1960到1968年代,为液晶应用研究的蓬勃时期,G.H.Heilmeir博士发现动态散射模式(DSM),而使应用朝向液晶平面显示器*电控复折射(ECB)的动作模式于1971年提出,后来发明扭曲向列型12液晶平面显示器,应用在汽车仪表和电子表上*1

8、973年后为液晶实用化和应用研究多样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