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

ID:12590916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_第1页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_第2页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_第3页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_第4页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介:地震活动性、震级、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析简表一、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  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是指一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地震活动特性,包括地震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地震频度、地震强度的变化。研究地震活动性,主要是根据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或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位置(震中和震源深度)和强度(震级或震中烈度)等基本参数并研究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也有人把震源参数的变化(如地震矩、应力降、破裂性质和震源机制解等的变化)作为地震活动性的一项研究内容。  早期的研究侧重于描述地震的地理分布和分析地震活动的

2、区域特性,后来人们为了寻找大地震的前兆,也着重分析研究大地震前后的各种地震活动图像。  地震活动的地理分布 地震活动的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某些地区地震活动相当强烈,而在另一些地区,地震活动很弱。表示地震活动地理分布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强度标示在图上,绘制震中分布图。从震中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发生。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的区域称为地震区;许多大地震群集的狭长地带,称为地震带。  地震活动的区域特性 表示地震活动区域特性的常用方法是,区分不同地区或地带内一定时期大小地震频度的比例关系。1954年,B.古登堡和里克特(C.F.

3、Rich-ter),首先提出使用震级-频度的经验公式来描述世界各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差异,这个公式的常用形式为:lgN(M)=ɑ-bM,式中N(M)是以震级M为中心的小区间(M±△M)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地震的次数;ɑ和b是常数,ɑ表征在统计时间、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水平,b值表示该地大小地震数的比例关系,大地震数目相对多时,b值则小,b值大小和该地区的介质强度以及应力大小有关。古登堡等对全球地震统计得到:在环太平洋岛弧地带,ɑ和b值均高;大陆内部,ɑ、b值较低。  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强弱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放出的地震波能量来衡量。1958年,苏联的里兹尼

4、钦科(Ю.В.Ризничeнко)提出用地震活动度(单位面积内发生相当于地震能级1010尔格的地震数)来表示一定地区内不同地点地震活动性的相对强度。  地震活动的区域特征和各个区域地质构造性质有关,因此可结合地质构造特征或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断层错动性质的构造应力场,表征区域地震活动特性。  地震活动的分布图像 人们注意到有些大地震发生前,在震中区或较大区域内,有中小地震出现某种特征性的图像,并以此作为大震的前兆来看待。这些特征性的图像,可能是地壳内部岩体应力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仔细分析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有助于了解地震孕育过程,以及估计未来地震发展趋

5、势。  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 或称地震时间序列。有些大地震前,中、小地震活动逐渐增强,同时b值降低,在大震临近发生时,中、小地震又出现暂时的平静。最简单表示大震前后地震时间序列的方法是绘制M-t图,即在时间轴(t)上画出一系列竖线表示发生一系列地震,竖线的高度表示震级(M)的大小。与此类似的还有N-t图和E-t图,分别表示地震频度和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贝尼奥夫(H.Benioff)建议用应变能释放曲线(唙-t图,又称蠕变曲线)表示地震的时间序列,其优点是可以借此估计地震序列的未来发展趋势。地震时间序列的一般特点是,在一定地区内,地震活动的起伏性和周期性,地震

6、活动的活跃期和平静期常交替出现。地震活动没有严格的周期性,但一定地区内大地震相隔若干年有重复发生的现象。例如中国1679年河北省三河、平谷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间相隔约为300年,与华北全区地震活动的重复期相吻合。在地震预报实践中,有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中提取和分析地震周期,模拟某区带内地震发生的成丛模式等。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 有些地区,在未来大地震震中周围,中、小地震密集发生,形成环状,而中心部分形成地震空区,也有的中、小地震排列成带状,或者形成两个交叉的条带,未来的大地震有可能在条带的交叉点附近发生。日本茂木清夫发现,在相

7、继发生一系列大地震的某些地震带上,若存在尚未发生大地震的空段,未来的大地震便可能在此活动带的空段上发生。有些地区,大地震的震中互相连结,往往构成一定形式的网络状分布;在另外一些地区,大地震的震中有向一定方向迁移或者在某个空缺部位发生的现象。这些地震活动图像的形成和其构造环境有关,可能反映区域构造应力作用过程,这些地震图像的变化趋势,也可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信息。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1905年,法国地质学家博洛雷(M.deBollore)发表了《地震地理》一书。该书以历史资料和宏观调查资料为依据,第一次详细叙述了全球各地区地震的地理分布。同一时期,英国地震学

8、家米尔恩(J.Milne)第一次用仪器记录绘制了全球地震分布图,给出了18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