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ID:12590976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8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_第1页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_第2页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_第3页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_第4页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读《老子》和《周易》有感摘要:老子》和《周易》有感摘要》中,“和”字一共出现了七次。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点出了“和”在万事万物起源中的作用。老子认为道之所以能产生万物,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蕴含了万物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宇宙万物和谐的局面。正如《周易》中所述:周易》中所述》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③,事物既有相对的二,而又统一于道。“道”是宇宙的本源,“和”是宇宙的本质,是天地

2、万物存在的基础。“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自然是和谐的,和谐是普遍存在的,懂得了自然的和谐,也就懂得了自然的规律——“常”,循此规律,维持自然的和谐平衡状态,人类才能被称为“明”。在《周易》中,“和”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④。首先,宇宙整体是和谐有序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有序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道“仁义”与天道“阴阳”、地道“柔刚”是一体的。第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应该强调和谐有序。“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

3、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最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也要求身心平衡,倡导“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和”的出现,使万物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它在《周易》中四个层次的体现恰好反映了中国哲学发展中“和合”里的四个层面即:周易》中,“和”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④。首先,宇宙整体是和谐有序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有序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道“仁义”与天道“阴阳”、地道“柔刚”是一体的。第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应该

4、强调和谐有序。“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最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也要求身心平衡,倡导“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和”的出现,使万物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它在《周易》中四个层次的体现恰好反映了中国哲学发展中“和合”里的四个层面即》载:“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⑥。《老子》第25章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因此,天、地、人形成了三极和合的境界。④多元和合境界,在这种类型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五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

5、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多元和合境界。从上面众12下一页建立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第2页多的表现形式中,可以总结出“和合”两大特点。第一、和合需要承认事物的多元性,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一元”。⑦只有靠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融合,万物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一种协调的局面。比如:“和五味以调口”,这句话并不是指仅仅将酸、苦、辛、甘、咸五味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指让这五味相互协调,产生一种新的异与先前五味的东西。这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融合。第二、“和合”是一种有序的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序的东西杂乱地堆在一起不能称之为“和合”,“和合”是指一种有序

6、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机械的叠加,也不是静止的结合,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无名,天地之始”,“无”是“有”的开始,无序是对有序的呼唤。无序的出现必然要求出现一种协调、有序的状态来代替它。因此,只要具备一定的机遇、环境与条件,就会产生“和合”。这是一个由冲突到融合到冲突再到融合,循环往返,以至无穷的过程。冲突是和合的动态表现形式,宇宙间没有不冲突的人生,没有不冲突的社会,没有不冲突的自然,冲突是形式,它必然走向融合,它需要融合来肯定和认可。融合的结果是和谐,它是冲突的高一级的形式。二、继承传统“和合”思想,建构现代“和谐”社会

7、1、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人尤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儒家传统中,《论语》载:论语》载》是最早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第67章载:“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后来庄子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无物不大,无物不小”、“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古代宇宙“和合”之理,培养了中国人热爱大自然、珍惜一切生命的美好品德。对于自然,古代的中国人不以敌对的态度视之,而是怀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情怀,游乐于自然的怀抱中。如: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饮酒》中写道》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8、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们用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