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

ID:12593245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_第1页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_第2页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_第3页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  摘要:十九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在面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均试图通过法律改革救国图强,制定《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就是两国法律改革重要内容。前者以后者为蓝本,但效果却截然不同。法律的制定背景是法律移植后能否发挥效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钦定宪法大纲》;《明治宪法》;制定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农民起义的不断高涨,彻底地动摇了清政府封建专制的统治根基,面对严峻的形势,清政府在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后,认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2、稳固其统治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宪。而考察各国宪政,因日本与中国国情最为相近又有通过维新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的成功经验,且唯独日本“立国为方,公议共之臣民,政柄操之君上,民无不通之隐,君有独尊之权。…故于各国得一有镜之总,实不啻于日本得以前车之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我国而行立宪,当仿日本为宜。”于是,仿照日本《明治宪法》,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期能达到攘外、安内、永固皇权之功效。但在颁布这部以《明治宪法》为母版的宪法性文件三年后清政权就被推翻了。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加速了清朝

3、的灭亡。这种观点是否成立暂且不论,但相同的法律内容却又不同的结局确实值得研究,通过对两者内容的比较我们发现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其制定背景的不同,下面就从两个方面将其进行比较:    1对“二元君主立宪制”的政体选择    所谓“二元君主立宪制”是指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这种政体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妥协的产物,它多产生在资产阶级比较弱,封建势力比较强,人民文化水平低而又无民主传统的国家。  1.1选择政体的统治阶级因其性质和结构不同,造

4、成其对设立该政体的目的和期待不同  满清政府是当时社会保守、腐朽势力的封建专制的代表,其立场从“宁肯亡国,不肯变法”到下诏变法的转变实属内忧外患、灭国之灾的压迫下而为之。宪法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但却成了清政府维护君权的工具。之所以立宪,“一曰皇权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一言以蔽之,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者也。”宪法的主旨与封建君主专制是是根本相悖的,其作用在于废除封建专制,所以根本不可能依靠这样一个落后保守的阶级通过自我改革来实现法律近代化从而废除封建君主专制。作为宪法的直接制定和

5、执行者的封建官僚,更是对立宪怀有抵触情绪。因为中国当政的官僚阶级是通过科举制度从士大夫阶级选授的。这些儒教的文人“文化中心论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沉浸在古制中不能自拔,对任何远大的改革都踌躇不前。他们无视或轻视西方文明的一切表现(包括宪政体制)。而且,中国的统治体制所构建的统治阶级内部结构的不固定性决定了官员们对政体改革态度消极。科举选仕是清朝最主要的选官方式,它面向全社会开放,使官员队伍的成分多元动态。“4除了帝王的尊严之外,中国臣民可以说没有身份,没有贵族。”这种体制能有效地吸纳“社会精英”到统治阶层内,加之统治阶层

6、内没有固定等级升降职渠道畅通,使社会大多数人迷恋现存体制而鲜有反对者,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也自然缺乏社会基础。正如载择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所说:“旬日以来,夙夜筹虑,以为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于是便出现了反对立宪者设置重重障碍阻碍立宪,支持立宪者实为沽名钓誉各有私心的情形。由此可见,二元君主立宪制的选择,对于清朝统治阶级来讲,实乃权宜之计、被迫之举,上不想改革,下不愿执行,新政体根本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日本的立宪主体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出身于下级武士。日本幕藩社会是典型的身份制社会,统治阶

7、层内部有着严格的身份区别(也包括武士),幕府的政治机构和各藩的统治机构是按门第等级来任命的,并按血统和世袭原则加以维持。这种并不合理的统治体制是各等级成员固定化,导致统治阶层内部分裂。这些从统治阶层内部分化出来的武士,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军事才能和文化素养,并通过兰学或出国游学而对世界的形势和历史发展潮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具有爱国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充分领略到幕府的高压统治——将军和大名常利用停发或消减下级武士俸禄的手段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当诸侯之家臣无受本禄者”,武士则“恨主如仇敌”而由下级武士组成的军事力量是封建主

8、统治臣民的工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他们关心的已不再是维护旧的封建制度,而是要把日本推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二元君主立宪制”既符合当时国情,又能满足资产阶级发展需要,因此,维新政权成立后立宪成为统治集团内部的共同愿望。  1.2选择政体时的背景不同也是造成两国相同政体不同结局的原因  (1)政治背景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