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

ID:12598982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_第1页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_第2页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_第3页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_第4页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1.默写填空:(4分)   (1)纵使晴明无雨色,           。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   (3)青树翠蔓,        ,           。   (4)庭下如积水空明         ,            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相与步于中庭。   ⑷其岸势

2、犬牙差互。   3.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下列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写何景,抒何情?(2分)      (2)用浪线画出诗中两组对仗的句子并体会其精妙。(2分)         (3)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指出押的是什么韵(用汉语拼音表示)。(2分)      第二部分: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3、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欣然: ⑵念:   ⑶寝: ⑷但: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7.加曲线句子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2分)      (二)   (甲)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啼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

4、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左氵右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农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

5、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手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6、、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乙)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8.

7、甲乙两段文字都有对           描写。(1分)   9.请找出这两处原始森林的共同之处,并简略说明。(3分)      10.请找出作者笔下这两处原始森林的不同之处。(2分)         11.有人说,甲文重点写的是神木,有关原始森林的描写都是为描写“神木”作铺垫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甲文结尾处,重提“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有何作用?(2分)      13.找一找甲乙两文在描写原始森林时用了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并简略说明。(3分)      (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