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

ID:12600700

大小:12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8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_第1页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_第2页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_第3页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_第4页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思考题(一至六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复习思考题一、简述影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答:1、劳动监察的力度;2、劳动标准的制定(劳动标准制定过程和可操作性);3、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4、劳动力供求关系二、简述我国基本劳动标准的地方差异答:1、最低工资标准;2、假期及加班工资支付;3、休息休假三、简述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影响:1、降低劳动标准的竞争

2、: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中国用人单位面临世界所有同类企业竞争,降低劳动力成本2、提高劳动标准的压力:发达国家拿起“国际劳动标准”,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廉价优势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发展经营希望降低劳动标准,但是又迫于全球化的劳动标准而不得不提高劳动标准.四、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影响答: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社会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及人道主义的期望,包括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保护消费权益,保护劳工的基本权利和人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消费者、股东、员工、政府和社区等相

3、关利益者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源于消费者运动压力,直接目的促使企业履行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劳动标准、国际贸易之间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国际贸易比重下降,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非减税壁垒作为主要手段,劳动标准也成为斗争焦点,“劳动力倾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取得成功,以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标准正在成为公认的国际贸易标准,迫使相关用人单位提高自身劳动标准。对我国用人单位双刃剑:好处,出色履行,将带来更多订单和贸易机会,促进竞争力增强效益提高,有利于吸引人才;不利: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成为发达国家市场准入条

4、件,新贸易壁垒;提高了用人单位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五、简述用人单位必须修改或调整劳动标准的情形答:(一)法律法规修改:立法型劳动标准(5天工作制,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的强制实行的劳动标准(劳动安全与卫生,自然属性)。(二)不符合用人单位生产发展需要:初期水平较低不完善,盈利能力增加保持竞争力。六、简述单位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法答:单位发展战略是用人单位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实施方法:1、开展内外部战略环境

5、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内部:内部价值链,组织流程;2、制定总体战略目标与思路;3、编制战略措施规划;关键措施:根据战略总体思路确定的实现战略的关键方面。主要工作:为实现每个战略关键措施及其目标需要实施的几个方面。项目:每一主要工作下需要相关部门独立开展或牵头开展的完整的最小工作单元内容。七、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与单位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的关系。答:1、单位发展战略为制定劳动标准确立了核心思想,单位发展战略随着用人单位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2、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实现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通过规范员工行为标准,营造良好有

6、序的内部工作环境和秩序,通过规范各项作业流程及标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劳动管理活动,创造良好企业社会形象。第二章劳动合同管理复习思考题一、简要辨析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的关系。答:所谓劳动合同的建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实际发生劳动关系,亦即劳动关系在事实上开始存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三种情形:1、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开始用工同时发生。2、先签合同后用工,在此情况下,劳动合

7、同订立后至开始用工前这段期间,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有约束力的。3、先用工后签合同,只是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情况。二、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简述劳动合同无效确认事由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答: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一)劳动合同无效的事由:欺诈、胁迫、乘人之危(1)主体: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

8、者应当如实说明。(2)原因: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以告知为前提)胁迫:以条件要挟,迫使对方做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乘人之危:乘对方当事人处于危难之机。(3)适用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