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武官服饰物

清朝文武官服饰物

ID:12603560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清朝文武官服饰物_第1页
清朝文武官服饰物_第2页
清朝文武官服饰物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朝文武官服饰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朝文武官服饰物   看多了描写清代的电视剧以后,开始对清朝的官服产生兴趣。其中一个最大的好奇,就是官服上面的各种飛禽走獸图案。开始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后来请教高人之后,才明白,原来上面的图案,代表着文官和武官,及其官阶大小、品位高低的区分。据考证,古代官服使用飛禽走獸圖樣,最早始於唐代的武則天,看来女人做皇帝,还是很有创造力的。  清朝的官服,又叫补服,也叫“补褂”。是清代的礼服。当皇帝穿衮服、皇子穿龙褂时,王公大臣和百官穿补服相衬配。但补服穿用的场合和时间更多,所以又是清代文武大臣和百官的重要官

2、服。补服的形式以圆领、对襟、平袖、袖与肘齐,衣长至膝下(比袍短一尺许),门襟有5颗纽子的石青色宽松式外衣,故有“外褂”或“外套”之称。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服主要的特点,是以金、银等彩线,绣成补子的不同图案,来区别官位高低。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缀于官服的前胸和后背。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室成员用圆形补子。固伦额驸、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民公、侯、伯、子、男、以至各级品官,均用方形补子。  清代的补服是穿在吉服袍外面,不单独穿用,凡穿吉服袍时外面必穿补褂。惟一的例外是每年三伏天盛夏酷暑期间,

3、叫做"免褂期",此时穿吉服袍可免套补褂。  清代封爵因對象是宗室或是功臣而有不同的名稱,現以品級來加以區分:    一品 宗室:和碩親王,功臣:公    二品 宗室:世子,功臣:侯    三品 宗室:多羅郡王,功臣:伯    四品 宗室:長子,功臣:子    五品 宗室:多羅貝勒,功臣:男    六品 宗室:固山貝子,功臣:輕車都尉    七品 宗室:鎮國公,功臣:騎都尉    八品 宗室:輔國公,功臣:雲騎尉    九品 宗室:不入八分鎮國公,功臣:恩騎尉    十品 宗室:不入八分輔國公    

4、十一品 宗室:鎮國將軍    十二品 宗室:輔國將軍    十三品 宗室:奉國將軍    十四品 宗室:奉恩將軍  基本上,宗室都封给滿洲貴族,皇亲国戚,功臣則是封给漢人的。故鹿鼎記中,韋小寶被封為一等通吃伯,其相應之品級為三品,其子韋虎頭在襁褓之中便有雲騎尉的封爵,其相應品級為八品。  根據雍正王朝這本書記載,康熙47年黃河決堤,帝命四貝勒胤偵,十三貝子胤祥到民間進行救濟工作,由於兩人工作處理適當,帝進封四貝勒為雍郡王。  康熙47年冬,帝廢太子胤礽,並進封諸子爵位,雍郡王進爵為雍親王。可見同樣是

5、康熙的兒子,最小爵位是貝子,最高爵位是親王。但必須要對朝廷有貢獻才能進爵。  不過清朝有所謂鐵帽子親王之說,是指清太祖親封的八旗旗主,像康親王傑書即是世襲的鐵帽子親王。  清朝的补服,基本上是沿袭了明代官服的式样和格局。变化比较大的,是官员的帽子。明朝的官帽,象一只扣在脑袋上的讨饭海碗。而清朝的要小些,象一只扣在脑袋上的屎盆子。官位的高低,是以帽子上面插花翎的顶戴来区分的:    一品官員頂戴為紅寶石    二品官員頂戴為珊瑚    三品官員頂戴為藍寶石    四品官員頂戴為青金石    五品官員頂

6、戴為水晶    六品官員頂戴為硨磲    七品官員頂戴為素金    八品官員頂戴為陰文鏤金花    九品官員頂戴為陽文鏤金花  清代官服补子的纹样如下:    亲王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亲王世子同上    郡王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贝勒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    贝子四爪行蟒二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