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

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

ID:12612188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_第1页
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_第2页
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_第3页
资源描述:

《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龟与土鳖之争何时能了?有一位海龟朋友把这篇文章转了给笔者,反复读过,内心感慨。海龟与土鳖之争不单是人事之争,更是东西方文化之争,他们之间最后没有胜利者。海龟曾在十多年前随互联网开启而风云一时,但如今在更多情况下渐渐走下坡路,最后到了几乎无路可走的境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分析精彩之处:中国的土鳖与海龟之争,始于九十年代后期,并且持续至今。他们争什么呢?这个“争”字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二者之争的根源是国家为了吸引海龟回国所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为海龟们在国内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和优惠。大凡物不平则鸣,土鳖们对此

2、不满在所难免。再加上有些海龟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业绩差强人意,还有一些骗子和牛皮大王混杂在海龟之中,土鳖们对海龟的不满情绪还是有相当大的合理成分的。尽管如此,国家对海龟们的态度还是始终如一的。近日出台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之一就被解释成“赶走土鳖、请回海龟”,所以这个纸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赞成和反对两派壁垒森严:“海龟都赞成,土鳖都反对”。(高昱: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所以说,海龟和土鳖抢饭碗,而二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这是矛盾的根本。说到底,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二龟鳖之争的两个战场

3、龟鳖之争的战场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工商业界,一个在学术界。在工商业界,海龟又分为创业派和就业派,而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创业派更为有利。海龟创业派大腕如张朝阳、姜丰年、吴征等领风气之先,战果累累,而一些小海龟也随后登陆,能有或多或少的斩获,但不如意的居多。中国政府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洋为中用,派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学回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的那些东西,包括知识、技术、经验,在中国的现行体制内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物质条件的差异,派出去的人回国工作的很少。而目前的政策是鼓励留学人员自行创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模式来打造天下。这就部分地解决了

4、体制上的限制。创业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所以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包括提供数万元的启动资金,把留学生吸引回来。这实在是一项明智的政策。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公派留学生有如肉包子打狗,而用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却如同拿包子把狗吸引回来拉雪橇。与派出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费用相比,政府为留学生创业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仅及其一小部分,并且钱是花在中国的大陆上,因此这在经济上是划算的。过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中国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中,可能有很多诞生于这些遍布全国的“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中。从这个角度讲,国家给予海龟的优惠政策是有远见的,是比较合理的

5、,尽管对土鳖来说不一定是公平的。不过,有能力自己创业的学者毕竟是少数,所以多数海龟属于就业派。应该说,在工商业界,海龟就业派与土鳖的竞争大致是比较平等的,因此整体上的矛盾较少。还应该指出的是,在工商行业,由于政府的行政部门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他们与海龟们直接打交道,所以很多给海龟的优惠政策和承诺基本上能够得到落实。与工商界情况呈鲜明对照的是,在学术界,主要是大学和科研单位,国家给予海龟的就业优惠政策很多得不到落实。其关键就是土鳖与海龟的明争暗斗。在学术界内,国家为海龟提供了类似于在工商业界的优惠政策,并且提出了“三个留人”的原则来吸引海龟(

6、“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但根据秋水先生的总结,中国学术界实际有一套“三个撵人”的对策:具体方法是,“用人机构在事业,感情,待遇三个方面做点文章,让求职者知难而退”。(秋水:我为什么不回国?)。因此,多数海龟们实际上是不得中国学术界之门而入的。比如,有个笔名为axz123的海外博士在一个题为“我求职中国大学的体会”的帖子中写到:“在国外漂泊七八年了,很想回国工作。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神州学人都登了很多高校的招聘广告,按照要求去年底开始投寄简历给国内数所大学。本人虽然并不是出类拔萃的那种,但有在国外高校工作多年经历,也发表

7、几十篇文章,本人在求职信中也未提任何条件,所以相信本人应该有资格在高校谋一职位。国内有几所高校很快复信,待遇各有不同。可想不到的是,等待三个月后,大多数学校未给任何消息,故分别发涵询问结果,又等三个月仍无消息,让人非常失望。”这个帖子有29个跟贴,从中可以看出,axz123博士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其中一个回贴就明言,“那些土鳖们根本就不想让海龟回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自己的老同学,回母校。否则,浪费时间。”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学术界就职的海龟,绝大多数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没有这层关系,几乎不可能通过正常招聘途径进入中国的学术界。另一个例子

8、就是,南京大学在全球招聘教授,可自称为“海外赤子”的李正起博士的求职信却根本就没人理睬。(李正起:南京大学就是这样面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吗?)。三阻挡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玻璃大门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