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

ID:12613216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_第1页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_第2页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_第3页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_第4页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带转换层结构的自振特性模态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各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大量涌现,其中主要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多塔结构等.  这些结构竖向布置不规则,传力路径复杂,有些工程平面布置也不规则.  我们将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平面不规则底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为分析对象,对于转换层设置在1层、2层的框支剪力

2、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γe1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的结构刚度变化,γe1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1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γe1不应小于.我们所建的模型属于平面不规则结构,根据规范规定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  通过改变上部剪力墙的厚度来改变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比,并对结构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从中总结出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  1、周期比和位移比对扭转的影响  周期比是指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

3、期T1比.结构扭转第一自振周期与地震作用方向的平动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值,对结构的扭转效应有明显影响,当二者接近时,结构的扭转效应显著增大.徐培福推导出了考虑平动-扭转耦联反应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考虑平动-扭转耦联的计算公式.他根据考虑平动扭转耦联的计算公式绘制了θr/u与Tt/T1的关系图(θr/u为结构相对扭转响应,该比值反应扭转振动效应的程度).从中可以看出耦联反应对结构的扭转效应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设计中应考虑平动-扭转耦联反应.同时可以看出当周期比>0.8以后,结构相对扭转响应增大很快.  为了

4、控制耦联反应对结构的扭转效应的放大作用,文献中做了如下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复杂高层建筑(包含带转换层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85.位移比是指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位移(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研究表明,扭转效应越大,位移比越大.假定楼板为平面内无限刚,当一个结构发生平动和扭转时,将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形.  从图1可以看出,当位移比逐渐增大时,整个结构的变形受力将变得非常不均匀.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将在变

5、形最大的竖向构件处首先破坏,从而造成结构破坏.为了控制楼层变形的均匀性,文献中做了如下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含带转换层结构)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控制结构扭转变形的实质是控制结构扭转变形小于结构平动变形或者控制结构扭转变形的绝对值比较小,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振动效应不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结构扭转破坏.  2、算例及基本参数  模型共26层,平面布置分别见图2、图3.各跨长度均为8m,平面凹进l=16m,l/Bmax=0.5

6、,所以平面凹进尺寸大于相应方向总尺寸的30%,模型为凹凸不规则结构.  转换层位于第二层,底部两层为框支结构,由落地剪力墙和框架组成,层高4.5m;转换层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共24层,层高为3m,结构总高为81m.    算例1结构各跨长度均为8000mm,底层框架梁截面尺寸为400mm×800mm;二层转换梁分为两种:上部两侧均布置剪力墙的转换梁截面尺寸为700mm×1000mm,上部一侧布置剪力墙的转换梁截面尺寸为700mm×1200mm;底部两层的柱截面尺寸均为1200mm×1200mm;底部剪力墙厚度为400mm,转换层上

7、部剪力墙的厚度为350mm;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为250mm,其余各层楼板厚均为150mm.  转换梁、柱及底部两层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底层框架梁及上部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算例2~4分别为将上部剪力墙的厚度变为300mm、250mm、200mm,其余部位不变,结构的整体模型见图4.    3结构的动力分析  运用大型分析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分析,本框支剪力墙结构按8度(0.2g)设防,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特征周期Tg=0.4s,恒荷载组合值系数为1,

8、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  3.1动力特性分析  采用Rits向量法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取24阶振型,得到结构对应的自振周期、模态振型参与质量比、固有振型等动力特性,由4种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得振型参与系数的累计值均为0.99,满足规范当中90%的参与系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