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

ID:12646088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_第1页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_第2页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_第3页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_第4页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业类分析-教辅维权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材社维权的背后近期,以人教社为代表的教材社维权行动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人心惶惶,行业大洗牌的氛围到处弥漫。教材社的维权已不是近两年的事情,可为何近年来愈演愈烈,它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维权历程教材社的维权不是骤然之风,是有轨迹可循的。早在1999年新课标改革推行、教材开始多元化之时,就有教材出版社声明审定制下的教材拥有自己的著作权,配套教辅应该得到教材出版单位的授权。理由是出版社为教材编写、培训、推广投入大,短时期很难收回成本,希望寄托到配套教辅上。但多年来教

2、辅一直是个公共领域,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新课标出版社的教辅很难打开局面。2005年底,有出版社在媒体发文,建议出版配套教辅,必须得到教材原创单位的同意。同年,仁爱教育研究所维权案的胜诉开始引起行业关注。 转折在2006年,南京紫峰公司开始与人教社商谈,由人教社授权紫峰出版配套人教社教材的教辅。紫峰请行业公司为其编写内容,交由人教社终审和印刷,人教社收取10%的版税,紫峰负责系统销售。人教社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和地位,它牵涉进来后,对行业的影响逐步扩大。2009年7月,人教社发布声明,指出未经许可,“编写、出版、发行配人教版各类教科书使用的教学

3、辅导用书、报纸、杂志,开发、销售配人教版各类教科书使用的电子期刊、电子产品”均为侵权。2011年初,人教社一方面与新华书店联手,“确保人教社是人教社教学资源产品的唯一供应商”,未经人教社授权的教辅不能上目录。另一方面,以较低的版税向各地出版集团授权经营当地市场,目前已经向山东、安徽、江西、甘肃等15个省市授权,每省有一两家出版社,双方共同打击当地未经人教社授权的教辅。2011年1月15日,人教社再发函称:未经人民教育出版社许可,编写、出版、发行配人教版各类教科书使用的教学辅导用书……均侵犯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著作权。同时宣布将在全国成立30个法律维

4、权办事处,负责对本区域非授权教辅的使用者、发行者进行法律事务的处理,特别是像学校这样的终端使用者。此举一出,让整个出版业为之恐慌,尤其是民营教辅界。部分民营教辅图书企业迫于压力,以极大的代价进入了授权范围。如金星、志鸿教育以800多万历史问题解决费及码洋10%作为版税为代价与人教社合作。修远教育先后取得人民社《历史》教材的独家配套教辅,以及外研社《英语》配套教辅的授权,版税为10%。今年三四月,部分获人教社授权的发行机构分别在河北、安徽等省召开了代理商会议,强调如果卖非授权教辅将被依法惩处。这不是对出版单位而是对经营者进行维权诉求,在这种情况下,

5、教育局、新华书店、民营经销机构人心惶惶,由此形成了营销领域所说的终端拦截,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恐慌。一时间,版权问题成为横亘在教材出版社和民营教辅发行机构之间无法迈过的槛儿。(二)过程透析透过教材社维权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1、时间跨度十余年,从开始的呼吁到逐步采取行动,维权力度不断加大。2、维权运动的主力军很明确,一是以人教社为首的部分新课标教材出版社,并且数量有增加趋势;二是个别想借教材维权占领市场的民营公司,三是这个产业链条上有利益的各方机构,如获得授权的出版集团,以及主要承销的新华书店。3、针对对象明显,主要是民营教辅公司。关于此次

6、维权运动的实质是一场利益之争的定论已无疑问,这一点在今年4月,中发协非公有工作委员会组织教材出版社与教辅出版机构对话会上已得到包括行政主管单位在内的各方认可。表面上看是教材社为了利益维权,但其背后是否有更深远的寓意更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另一条轨迹线,那就是国有出版行业的改革:2003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启动,首先以6家出版发行机构为试点;2008年出台出版行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转制工作基本规程,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

7、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出版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等文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1年是出版发行改革的攻坚之年,国家在加快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步伐的同时,对完成改制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这一改革轨迹与教材社的维权轨迹基本吻合。这说明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初改革的背景和目的。背景就是中央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行就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我国文化产业比较落后,仅占GDP约为3%,且发展的增速还在逐年下降。2002年,图书发行这一块是900多亿人民币,而德国一个贝塔斯曼集团就是20

8、00亿人民币。我国购书消费人均5美元左右,为美国的2.9%,人均购书册数5册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20~30册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