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

ID:12658291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_第1页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_第2页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_第3页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态变化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温度计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2、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3、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生

4、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要点诠释:生活中的透镜是凸透镜在物距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具体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

5、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倒正实虚放大或缩小u>2f倒立实像缩小f2f幻灯机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u放大镜注意:  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要点诠释: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镜头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都在变大。眼睛和

6、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配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