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

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

ID:12673810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_第1页
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_第2页
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春节的来历与习俗变迁春夏秋冬为一年,谷熟也,百节年为首。也因而春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传说天帝派如来佛治理人间,而弥勒佛只管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其实在中国原始社会时就有“腊祭”之说法,夏朝建立后,此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2、”“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

3、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自西汉以来,春节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于春节的过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习俗已逐渐发生改变。比如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

4、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而说实在的我已经很久没吃过年糕了。比如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而南方各地吃汤圆的时间也不一致。又比如有些地方还有收蛋,有些地方一天吃三顿以。还有地方有男人除夕晚上拜年,女人初一上午拜年的习惯。还比如有些地方头三天必须灯火通明而有些地方头三天不得出门。随着地区的差异,也有不同。然而普遍的习俗是存在的。下面是我在家过年所见。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

5、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3,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倒贴福:“福”字的现代释义是“幸福”,过去则指“福气”、

6、“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倒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春联: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平仄要相调,切忌合掌。上下联不可贴反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年夜饭团圆: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

7、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混沌、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混沌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俘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混沌"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者饽饽.古来只有混沌而无饺子.后来将混沌做成新月

8、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生气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成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