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

ID:1268073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_第1页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_第2页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_第3页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构想彭介林张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资源型城市转型要解决资源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矛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体系的支撑。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以下简称“两个机制”),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体系框架。建立“两

2、个枕绷”势凌必行(一)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现状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这些城市面积约占全部国土总面积的10%:资源型城市总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总数的12.3%。2000年,118个资源型城市实现GDP为1.16亿元.人均为7500元,比我国全部城市的平均水平低115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800元,比我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低1700元。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初步小康目标,但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二)“两个机制”解决的主要难点——主要资源枯竭,经济发展滞

3、缓。以东北地区为例,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区域原始森林消耗殆尽,林木质量严重下降,矿产资源趋于枯竭。近年来,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日趋不合理,尤其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伊春两大林区和吉林、辽宁两省的大部分煤矿,近乎无林可伐、无煤可采,新的接续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空洞化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结构滞重.增长方式粗放。东北资源型城市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城市功能缺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加工工业比重较小

4、。产品的加工程度相对较低,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成分单一。国有工业企业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较高比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多,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体、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较少;同时,由于受城市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的限制,利用外资规模偏小。——人力资源匮乏,教育基础薄弱。资源型城市教育经费紧张,资力量不足.难以培养大批高层人才,满足不了城市经济转型的多元化人才需求。进而使得资源型市难以吸引资金,用于发展高新术产业。现有企业难以向其他产扩张、延伸.难以吸引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资源

5、型城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相落后,还出现大批本地人才外流的现象。——失业人群庞大,就业再就艰难。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大是国有资源型大企业。随着经济制转变和资源开采加工企业面停产、转产甚至破产的困境,企开工不足,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降,大量职工下岗、失业。与其他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就业再就业问题更为严峻。此外,资源开加工企业的下岗职工,由于长期事劳动技能单一的工作,素质偏,流动更为困难,就业再就业压更大。——财政入不敷出,资金外流严重。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为上游基础性产业。产

6、品附加值远低于下游加工产业。这是资源型城市财力紧张的根本原因。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石油、煤炭、木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偏低,长期处于不等价交换.资源开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从管理体制上看,中央直属大中型企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的主体,也是城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其创造的利润、税金大部分上缴国家,使得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丰富、经济贫困”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综合性因素,资金呈外流的趋势。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开发的收益递减与刚性支出不断扩大双重压力。——生态环境恶化.治理任务繁重。我国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

7、%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全国每年工业废弃物85%的排放量来自矿山开采。废矿渣高达60—70亿吨,占地5000多公顷;煤矿每年排放废水26亿吨,废气达1700亿立方米。全国矿山土地复垦率仅为1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瓷源烈城市经济转型的鼹栎及“两个撬嬲”的效策取翔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指将城市主导产业——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规避城市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向”经常引发经济、社会等

8、多方面的系统变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本质是摆脱资源过度依存,其内涵包括体制改革,资源结构调整及资源取向的转化,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再选择、再配置,市场取向调整,生态环境修复,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安置.人文价值观的转变等。这一切,必然也涉及到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再调整过程。(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总体目标是:在体制转变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