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

ID:12688115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_第1页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_第2页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_第3页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_第4页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论》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浅析王喆高惠霞付彩云指导老师王宗柱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712000摘要: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顾护脾胃学术思想作为这一学说的核心内容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结合临床实践,对顾护脾胃学术思想有了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本文试从治疗疾病的步骤,即辨证论治、用药、药后护理以及判断预后等几个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浅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伤寒论》;脾胃;学术思想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

2、恒、叶天士等为世人皆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推仲景之脾胃观。如《古今医统》曰:“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承《内经》重脾胃思想,并有所发挥。《伤寒论》文中虽然未专论脾胃,但顾护脾胃学术思想贯穿于整个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过程中。而本文仅对《伤寒论》中有关顾护脾胃学术思想,作以浅析。1、辨证论治重视脾胃《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并在各经中列举出诸多脾胃病辨治方法,其中阳明、太阴病篇本身为脾胃病辨治,而其它诸篇亦非常重视脾胃的辩治。全书

3、关于脾胃病的治法非常丰富,如张捷【1】总结了仲景温中散寒、温阳利水、清气平热、解毒清肠、甘温建中、温中补虚、淡渗利湿、清热泻下、化浊降逆、调和脾胃、泄热逐瘀等调理脾胃十一法。胡一莉【2】结合临床,对《伤寒论》调理脾胃的主要治法和临床运用作了总结,提出了温中散寒法等八法。刘明武【3】认为仲景的小柴胡汤除调整和解少阳枢机外,还包括疏肝解郁、和中实脾等,这既适用半表半里之外邪等症证的治疗,又能调整肝脾、肠胃、气血、营卫、气机。在气机升降的功能活动中,脾胃的升降至为重要,喻康野【4】认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

4、宜辛开苦降;腑气壅滞,胃失和降,宜通而降之;脾胃阳虚,中寒凝滞,宜温而调之;水阻中焦,脾虚气滞,宜温而和之。陈本升【5】从三泻心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和注重煎服法等方面,探讨了仲景调理脾胃的重要学术思想。对脾虚证的治疗,杨传标等【6】认为,脾虚证并非单纯补气,要视病因病位病情而定,其具体运用为脾虚气滞、腹满腹痛用消补兼施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脾气虚寒、表邪不解用桂枝人参汤;心脾两虚、心悸而烦用小建中汤;脾阳虚寒、下利不止用四逆汤。叶进【7】从心病治脾胃、肺病治脾胃、肝病治脾胃和肾病治脾胃

5、等方面以调治脾胃治疗诸脏病阐述了仲景疗病特色。王宗柱等【8】分析《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法则并将其归纳为补脾行滞法,疏肝和胃法,温中补虚法,温中燥湿法,温土行水法,清热生津益胃法,清热化痰开结法,清胃泻热护津法,降逆和胃法,通腑和胃法,暖肝和胃法等十一种具体的治法。从后人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可以看出《伤寒论》在治疗初期就非常重视脾胃之气在疾病发展过程的作用。2、用药对脾胃的顾护《伤寒论》处方尤其是祛邪方中,配用甘草、生姜、大枣等护胃气之药,可谓其配伍微妙之处,祛邪不伤正,护胃又无恋邪之嫌,集祛邪与扶正为

6、一体。根据邪正的多寡,三药同用,或配用其中之一二味,灵活多变。《伤寒论》所载112方中,用顾护胃气之药甘草、生姜、大枣之其中一味、二味或三味配伍的方剂就有69方,约占61.6%;用甘草、生姜、大枣配伍组成的方剂有28方,约占25%【9】。尚有配粳米、人参以护胃气者。112方中,配用甘草者达60多方,使用频率极高,居生姜、大枣之前。甘草味甘主中,具有升降浮沉、上下、内外、和缓、补泄之功;炙用又能补脾胃之气,故多用炙甘草。生姜辛微温,为益脾胃、散风寒、止呕之圣药,配用既可补脾益胃之气,又可防服药后引发呕

7、吐。大枣多与甘草生姜配用,取其纯甘之味,以健脾益胃气为主。如太阳中风,治用桂枝汤,方中桂枝、芍药发散风寒,调和营卫;大枣、炙甘草、生姜调补脾胃,既防发散太过损伤中焦,又可鼓舞正气抗邪,攻中有补,表中有里,外可散风寒,内可补脾胃之气。阳明经证邪热充斥,仲景立白虎汤,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亢盛之热,佐以粳米健脾益胃、生津血,为后天养生之资。阳明腑实证,治用三承气汤,其中调味承气汤中佐以甘草和中;使用大小承气汤荡涤内结,攻逐实邪,从而邪去正安,以达护胃存阴之目的。尤其是阳明急下之证,胃津枯竭急用大承气,力挽

8、竭阴,充分体现了仲景顾正护胃之医疗观点。还有治少阳半表半里,邪正相争,虚实相间的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和解少阳,降逆止呕外,参、草、姜、枣皆为补中和胃之品。攻下逐水之十枣汤,方中甘遂、大戟、芫花皆为逐水之峻品,三品合用,更为峻烈,易伤脾胃,以大枣十枚,护养脾胃。可见仲景在用药中十分重视脾胃的重要作用。3、药后调理脾胃“养胃气,存津液”的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各篇。在煎药用水上,从保胃气出发,《伤寒论》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阳虚欲作奔豚证,选用苓桂甘枣汤时,要求用“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