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ID:12692523

大小: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8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_第1页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_第2页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_第3页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_第4页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广东蚕业44(2):14—18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陈品黄志君(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1蚕桑产业及蚕学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地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丝绸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丝绸业与中华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奇妙的融合,逐步形成了独特而极具历史意义的特点.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思想等多方面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条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

2、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km国际铁路线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西移"战略实施以来,广西蚕业发展突飞猛进,而随着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和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竞争的进步增大,其生产成本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含税成本和发种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影响广西蚕业收益的主导因素.3结语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蚕业收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所需的数据量不多且计算量少,分析结果与实际的情况一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根据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蚕茧收购价格始终是影响广西蚕业收益的首要因素;其余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广西蚕业收益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在

3、广西蚕业发展初期,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构成了影响广西蚕业收益的主导因素;而随着广西蚕业的继续发展和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竞争的进一步增大,生产成本因素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对广西蚕业收益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而含税成本和发种量的影响则逐渐增强.此分析结果与蒋满贵,汤庆坤(2009)的结论相一致,说明了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模型对养蚕收益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可行的.由分析结果可知,蚕茧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影响广西蚕业生产收益和蚕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蚕茧生产成本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蚕农的收益,进而影响蚕农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蚕业产地梯度转移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

4、此如何有效降低蚕茧生产成本,已经成为目前摆在广西蚕业继续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作者简介:陈品,男,在读本科生;通讯作者:黄志君,男,高级实验师,在读博士生,hzj@,cau.edu.cn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15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教育,生产,科研等方面形成了多层次,多位一体的产业架构.蚕桑行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近几年,我国的蚕丝业出现了多方面的"不景气"现象,于是业内外众多人士对蚕丝业的前景充满忧虑,但无可否认的一点,蚕丝业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丝绸则是我国唯一能主导国际市场的商品,蚕茧和生丝的产量

5、分别占世界总量的75%和70%左右,生丝和丝织品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80%和50%上下,中国是世界上蚕丝生产和供应的第一大国.蚕学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基本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开端同步,为我国在蚕桑业及非蚕桑业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不仅为本行业,也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蚕学高等教育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人才质量较高.在我国工业化和经济迅猛发展的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为大众化,非农专业招生猛增而蚕学等农科专业却没有扩招甚至有所缩小.如何促进蚕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罢在我们面前的难题.2新形势下蚕桑行业及蚕学高等教育面临

6、的危机当前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但几十年计划经济对一些传统行业根深蒂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去.这些传统行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其产业链过长,收益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这些行业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有效的提高生产率.在以前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蚕学高等教育,也明显不适应社会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面过于狭窄.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窄深专家型的培养模式,专业知识学得深,但专业面狭窄,而且从一而终.传统的蚕学专业设置只局限于"一条蚕"和"一株桑",学蚕桑的不

7、懂丝绸,也不懂农学;搞生产的不懂经营,属于专家型的单一知识结构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实践教育薄弱.由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侧重于"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现象明显,而大学教师受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教师下农村基层少,接触生产实践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育.因此,实践教育薄弱是传统教育模式乃至现行教育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服务方向单一.在传统培养模式下,按照蚕学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其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蚕种场,农业局,农技站,蚕研所及蚕业教育等单位,局限于蚕桑生产,管理,教学,科研范围之内.据统计

8、,蚕学系培养的本科生约有42%没有从事蚕桑专业工作,其中上世纪九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