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

ID:12692544

大小:828.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7-18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_第1页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_第2页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_第3页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_第4页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部研究报告RESEARCHREPORT上市公司发债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研究人员:李湛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11年9月15日63内容摘要本研究报告系综合研究组债券系列研究成果。感谢波涛首席研究员在课题立项和研究中给予的肯定和批评建议;感谢王一萱主任研究员对本论文的指导和过程控制;感谢阙紫康副所长对行文风格的指正;感谢郑南磊研究员中期评议的宝贵意见;感谢证监会市场监管部谢庚主任、霍达副主任,交易所刘慧清总经理助理,苏梅副总监、王霞副总监、蔡伟彬副总监和丁晓东经理在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感谢指导老

2、师宋敏教授和叶俊英总经理的指点;感谢实习生詹德昕在数据收集整理上的辛苦工作。本报告首先梳理出国内外有关企业融资工具选择的理论脉络,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现实的发债融资需求进行了测度,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融资需求中的债务工具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金融管制放松、上市公司债券融资需求和工具选择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由此对我国公司债管制的放松、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培育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和潜在的再融资需求以及债务工具结构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本报告发现三个问题有待解释:1.从2003年开始,上市公司

3、绝大多数年份实际发债超过了股票再融资。201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债券融资3930亿元,大幅超过股票再融资2972亿元;同时根据董事会发布的融资预案得出,2008-2010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发债总需求超过了股权融资总需求,2008-2010年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出发债预案的总金额为20543亿元,而同时期提出股权再融资预案的金额只有9936亿元。上市公司日益显现出偏好债券融资的趋势。这似乎不符合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理论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首选股票融资的特殊偏好是否正向经典的优序融序理论回归?即企业优先偏好债务融资,其次才是股

4、权融资。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对股票和债券融资偏好的改变?2.通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在1998年-2009年发放的3200笔各类债券和银行贷款。发现外部治理机制好的地区,法律执行、市场化程度和金融设施越好的地区企业会更多的选择银行贷款,外部治理机制差的地区所在企业相对外部治理机制好的地区会选择更多的企业债券。为什么我国债务工具的选择不符合传统的债务契约治理理论?即银行贷款作为关系型契约相对于市场型契约企业债券来说更适合外部治理机制差的地区,这种债务融资选择悖论的原因何在?3.2007年公司债推出后就成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5、首选发债工具,但不到一年,中期票据2008年登台亮相后,当年就超过了公司债的发行额。2011年这种情况又开始反转,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需求大63幅增长,2011年上半年公司债的融资需求为1529.6亿元,超过了同期中期票据1298.46亿元的需求。公司债和中期票据这种此消彼长一波三折的现象值得深思,上市公司对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偏好改变的内在机理是什么?二、本报告通过对上市公司发债与发股的选择、发债与贷款的选择、发债工具公司债与中期票据的选择三个环环相扣的实证研究来解开上述三个谜团。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谜底,即债券管制程度的变迁由

6、此引起与股票、贷款管制强弱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企业的发债需求和融资工具选择的行为。其内在机理如下:1.我国虽然出现了“上市公司发债强于发股”的优序融资现象,但和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强调的发债成本低于股票融资成本是不符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虽然有所增加,但依然较少,低于发债的利息成本;既然股票的融资成本低,那么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的股权偏好为何改变?研究发现:债券和股票金融管制程度的差别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如果债券发行管制放松,审核程序简化,使能入围发债的上市公司增多,并且降低了发债的融资成本。而增发和配股的管制政策较严,就会

7、改变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股权偏好的选择,企业发债对股票融资产生了替代效应。这种债券和股票管制强度的“松紧交替”会使上市公司择时选择容易和便捷的再融资工具。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对控制权和财务杠杆的考虑以及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也促使其偏好多发债券。2.企业的特征、债务契约的属性和企业债务工具选择的经典理论是一致的。但外部治理环境与国外债务工具的理论相反是因为我国特有的金融分业监管和管制结构造成。实证表明:这种悖论源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的管制强弱造成地方政府对企业债务选择的干预程度高低,最终导致了各地公司在面临不

8、同的债务融资环境的理性选择。金融管制和行政干预成为法律等正式外部制度的替代机制。3.由于发行管制强度不同,导致了上市公司会优先发行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的中期票据而不是证监会审核公司债。研究发现: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发债的高门槛使得发债公司并没有表现出更佳的财务特征,相反规模大,自由现金流充沛的公司会偏好中期票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