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ID:12703972

大小:13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8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_第1页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_第2页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_第3页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_第4页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富民煤矿探放水设计纳雍县富民煤矿探放水设计施工地点:10802掘进工作面编制人:王东编制日期:2013年7月5日富民煤矿探放水设计会审意见时间:2013年月日地点:富民煤矿办公会议室参加会审人员: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会审意见:富民煤矿探放水设计探放水设计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发生,保障本矿职工生命安全,结合本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编制10802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编制依据:1、《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2、《煤矿安全规程》2

2、010年版3、《富民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安全专篇》(变更)2011年7月4、《富民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2010年7月第一章地质概况一、地质构造、煤(岩)赋存情况、顶底板及层间距(一)、地质构造本区位于杨子板块川滇黔盆地,黔北断拱内,属黔中隆起之西端一部分。从中奥陶世至中晚石炭世隆起为陆,缺失沉积,仅早石炭世在东部山王庙至卸煤台一带有沉积。晚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接受沉积后,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第三纪又一次上升为陆,缺失沉积。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形于燕山运动。区内褶皱都以北北东向为主,极少部分近南北向,其断层近东西向。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

3、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简单。矿区内仅在开采6号煤层时遇到2条落差为0.8~1.2m的正断层:F1断层: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F2断层分别被605回风巷、605运输巷及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该断层对6号煤层左翼采面布置有一定影响。由于矿区中深部未有巷道揭露,矿区中深部的地质构造控制程度较低。(二)、煤(岩)层赋存情况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6号、8号、10号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富民煤矿探放水设计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6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煤层厚

4、1.89~2.15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一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表4-1可采煤层特征表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厚度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三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复杂。,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厚度0.90~1.20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无夹石,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

5、(三)、顶底板及层间距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段下部,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6、8、10号煤层对比可靠。附:煤层主要特征表、煤、岩柱状图煤层主要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0)煤层平均间距(m)顶板底板61.89-2.152.00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10~12距

6、P3d底部71.75m81.15-1.501.30复杂较稳定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泥岩距6号煤层底部23.50m100.90-1.20简单较稳定粉砂岩富民煤矿探放水设计0.99泥岩、细砂岩距8号煤层底部13.01m(四)、矿区水文地质特征本区域位于贵州高原的西部,百兴向斜的南西翼,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的分水岭地带。属中中山至低中山地形,以侵蚀溶蚀地貌为主,广泛发育岩溶峰丛—洼地地貌,部分发育脊状中山与峡谷地貌。地表水主要有流量较大的三岔河及支流水公河,属乌江水系。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

7、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一、栖霞组—茅口组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富水性极强但不均匀,属碳酸盐岩溶洞水含水层。一般泉水流量20—100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7.1—8.3l/s.km2。二、玄武岩组—龙潭组—大隆组含砂泥岩、底部为块状玄武岩、顶部夹灰岩、泥灰岩。富水性弱,属裂隙水,表现为相对隔水层。一般泉水流量1—5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0.167—1.14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0.016—0.49l/s.m。三、飞仙关组砂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