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

ID:12715663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要从根源上消除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入手,树立注重能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职校学生;厌学;成因;对策    厌学情绪是职校学生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重则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的不良思想情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探讨职校学生厌学的原因,积极找出对策,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符

2、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职生厌学现象成因分析    心理方面的原因厌学情绪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起到消极的推动作用。有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学习成绩仍然不见提高,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取得成功,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失落和对生活的乏味。逐渐形成“学习无意义”、“自己就是学不好”等偏执观念,这种观念反馈到

3、学习行为上,又会降低其学习兴趣,致使成绩一降再降,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形成了厌学情绪。  学习方面的原因在小学、初中阶段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教师只重视尖子生,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除成绩较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外,大部分学习成绩偏低、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都进入了中职学校。升入职业学校以后,由于在学习中仍然表现出一贯的厌学情绪,因此学习新知识时困难较大,这就使得职校学生更加厌恶学习。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就业市场供远大于求,用人单位择才标准越来越高,学历成为学生就业的首

4、道门槛,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中职学生被阻挡在就业大门之外。社会上这种“人才浪费”现象,对于在校的中职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好坏无所谓,一样不会被社会接纳,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同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成为学生厌学心理的“催化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成,只有赚大钱才算有本事,认为学习没有什么大用处,能混个中职文凭就行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不少中职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网吧聊天交友中不能自拔。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消耗了他们的精力,而且

5、使其对枯燥的学习失去兴趣。3  中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的连年扩招,推动了普通高中的火爆发展,却使中职学校的生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维持学校生存和发展,多数地方学校已经取消了中职入学考试,实行免试入学,此举使所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大大降低。一些中职学生来上学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自身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一些中职学生初中基础太差,无法理解专业课知识,对学业毫无没兴趣。这些学生在厌学人群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学校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仍偏重于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际专业能

6、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材陈旧,知识更新慢且偏深偏难,没考虑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实习教师的实践经验少,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这些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听课和学习的厌倦。    消除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职业学校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不能仅仅把原因归咎于学生的主观方面。作为职业教育者,必须直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入手,把目光聚焦于更新评价观念、改革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等,以此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注重能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我们把教育功能弱化为

7、单一的智育培养,把教育看成是知识的传递,把具有万千差异性的学生以同样的逻辑、智力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存在厌学心理的多数中职学生由于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文化科目成绩很差,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实质上,这现象说明职业教育者还没有走出传统教育评价的误区,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教育对象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些有着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身上也有另一面:活泼好动、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多才多艺、胆子较大、灵活性强。因此,如果仅仅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存在“读写困难”就将其视作素质低下,这与教育发展性评价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苏霍姆林斯基

8、认为,这些有严重厌学心理的所谓“差生”,大多是属于“闪光点”尚未被发现或思维还没有觉醒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