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ID:12716690

大小:27.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1页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2页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3页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4页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普通心理学>>学后感摘要:在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独树一帜。尤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斯金纳根据自己的实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理论。对于管理学来说,强化理论是对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平台。尤为重要的是,斯金纳通过大量实验,对强化的作用机理、强化物的分类与组合、强化的过程分析以及强化的操作技术性设计等,形成了系统的学说。其中的正强化优先观点,在现实

2、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关键词:强化理论强化的类型管理应用1.强化理论1.1基本概念1.1.1强化的含义强化(reinforcement)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斯金纳将强化作为一个中性词使用(而不是指奖励),可简单定义为“能增强

3、反应率的效果”。1.1.2强化物的含义强化作用离不开强化物。所谓强化物(reinforcer)不一定是实物,也可以是行为、表情等等。只要在某种行为之后,这种行为本身或者由它带来的后果可以刺激该行为的再次出现,就属于强化物。强化物在塑造人们的行为上有着极大作用。1.2强化的类型1.2.1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来分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和消极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

4、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正强化物。对正强化物的效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层面是某一行为如果会带来行为者的愉快和满足,如给予食物、金钱、赞誉和关爱等,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另一个层面是某一行为如果能减少和消除行为者的不快和厌恶,如减少噪声、严寒、酷热、电击和责骂等,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与此类似,对负强化物的效用照样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惩罚性强化物和消退性强化物。惩罚性强化物是指会给行为者带来不快的东西,能使行为者的行为倾向减弱,如美国电影<<电锯惊魂>>里的约翰就是利用同行为者玩死亡游戏的方式来减弱他们的不良行为;消

5、退性强化物是指减少或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也能使行为者倾向于终止或避免重复该行为。1.2.2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来分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诸如食物、性欲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1.2.3根据行为和强化间隔时间来分 斯金

6、纳和同事们在研究什么条件下强化能发挥最佳作用时,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连续强化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是说当个体作出一次或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应后,强化物即时到来或撤去。间隔强化是指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有些人对赌博越陷越深、不肯罢手的心理与这种间隔强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强化理论的激励原理斯金纳认为,激励涉及到以下两种反射过程:S(刺激)→R(反应)和R(反应)→S(刺激)。从而补充和丰富了此前心理学家提出的行为反应模式。所

7、有的行为主义者都注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在斯金纳之前,人们一般看到的是“刺激→反应”模式,也就是关注那些引发行为的刺激。这种刺激能使行为者产生反应,所以具有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不一定有效。因为这种模式是先有刺激,后有行为,行为者得到刺激不见得会产生相应行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拿了钱的鬼不见得会去推磨。这种模式下,刺激对其后的行为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而且具有被动性。所以,在现实中依据这种模式进行的激励,往往不尽人意。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这种困境。例如,不发奖金不干活,但发了奖金不见得就有积极性;没钱的时候觉得有了钱就一切好办,有了钱

8、才发现钱也不是万能的。鉴于上述激励模式的缺陷,斯金纳提出了“反应→刺激”模式,也就是关注行为结果给行为者带来的刺激,由此而形成了他的强化理论,这正是斯金纳对管理学贡献最大的地方。按照这一模式,激励不能局限于行为前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行为后的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