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浪漫——听课笔记(一)

理智与浪漫——听课笔记(一)

ID:12725268

大小:3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8

理智与浪漫——听课笔记(一)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理智与浪漫——听课笔记(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智与浪漫——听课笔记(一)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张少军近几周猫在高一听课,主要听的语文,兼带也听了政史地的一些课。抱着学习的态度,把听课所记与听后所想揉在一起,就是我的听课笔记。题目是在听刘淑艳和胡艳琴两位老师讲《再别康桥》时想到的。“黯然销魂,唯别而已……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由回顾古典诗赋中描写离别的诗句入手,刘老师领我们走进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老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范读后,是全班的齐读——低沉舒缓,控制好节奏,刘老

2、师在一边提醒;接下来又是单个同学的朗读——读得不错,抑扬顿挫感人至深。三轮朗读下来,课堂已然沉浸在浓浓的离愁别绪之中——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谁谓不然?在简单的点评和正音正字后,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诗歌鉴赏的四步:品读语言、捕捉意象、掌握意境、领悟感情。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刘老师说,找找看,课文中有哪些意象?其中最能勾动你情思的是哪些意象?课堂上热闹起来,云彩、金柳、夏虫、青荇、潭、长篙、笙箫、夕阳……许多意象被找了出来。刘老师重点讲了金柳、青荇。“柳”就行了,为什么是“金柳”?哦,夕阳给了她“金”的辉煌。“是新娘”,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3、?是暗喻。本体和喻体间有什么相似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缠绵的意味。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离别、留恋的意象,其中可能还揉进了林徽音的影子……“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似乎不经意地写水草的自由自在,作者接下来却说:“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不可遏抑的热烈的爱,就在这样看似平淡的句子中找到了合适的喷发口……刘老师接着引入了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的概念,“音乐美”讲诗的押韵和回环复沓首尾呼应的章法,“绘画美”分析诗中众多意象所呈现的丰富的色彩与形象,“建筑美”则看诗句整齐的排列方式。课最后是在一片琅琅的诵读声中结束的,深入领会后的诵读,显然更为动人:“

4、……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的感觉,刘老师这节课已经接近完美了;可刘老师谦虚,坚持要我提意见。我只能说,讲课如同所有一次过的行为艺术一样,注定了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授课中“金柳”的分析显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倘能在补充说明对“金柳”4的爱只是作者对康桥的爱的具体而形象的表达——康桥不只是一座桥,对诗情的理解是否显得更为深入?授课中对夏虫的分析准确到位,但同一节中被忽略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可能提供了更大的品鉴玩味的空间?另外,期末考试已圈定“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为考试内容,为何不结合“寻梦/撑一支长篙/往青草更

5、青处漫溯……”一节讲讲“虚实结合”的妙用?胡老师是腰间别着功放盒子胸前架着耳麦走上讲台的,让人不由想起“武装到牙齿”的说法。“刚学完文言文单元,今天我们由一种美进入另一种美。”她说,“请大家把《再别康桥》齐读一遍。”学生照要求读完后,她纠正了几个错误的读音:“畔读”pàn,“溯”读sù,“载”读zài。“读得很整齐,有那么一丁点儿感觉。”她的评价显然是故意泼泠水的,强调“一丁点儿”。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喜欢它什么?它的语言美,音乐美。哪里体现出音乐美?首先是押韵,找出诗中押韵的字,隔句押韵,念起来自然琅琅上口,对吧;其次是诗的首节和末尾一节重章复沓,有回环往复之美。

6、“轻轻的”“悄悄的”首尾呼应又略有变化,区别在哪?胡老师跟语义辨析较上劲了——硬要说区别,轻轻,是力度上的;悄悄,是声音上的。这样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抒发了怎样一种感情?对康桥无限眷恋依依不舍之情。他为何对康桥如此一往情深?由此引出诗人的介绍,他的身世他的康桥情结他的亲友师长,带出泰戈尔、罗素、梁启超、金庸、琼瑶等一串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这样的着意铺垫后,胡老师终于让大家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也让大家体会到为什么刚才自己的朗读只读出了“一丁点”感觉。接下来她讲诗歌鉴赏三步,重点分析诗的意象。西天的云彩,为什么是云彩,换成大楼行么?讲到金柳,她说“柳”谐音“留”,是

7、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意象。说到新娘的比喻,她宣告,“我又要开始涂鸦了”,于是努力在白板上画一个既有柳的袅娜又有新娘的娇羞的形象。她分析“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不说我留恋康桥,却说连康桥的水草留恋我挽留我,用的是“反客为主”的手法。讲到“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她轻轻地说,箫声是忧伤的浪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脱口而出。课的最后也是齐读,先前是“有那么一丁点儿感觉”的刺激,后面是范读的影响加上诗的意境的深入分析,学生们朗读时显然投入了全部的感情——琅琅书声中听得出“浪漫的忧伤”。课后她让我提意见。我开玩笑说,你是技术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