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

ID:1274772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_第1页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_第2页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_第3页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_第4页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料所见“警察”一词含义考陈涌清关于中文“警察”一词的来源,海内外警察学界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中国警察史和中国治安史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着引用史料不当、引用史料不足的缺陷,从而导致所得出的结论仍有商榷的余地。本文即以笔者平素阅览史籍积累的有关“警察”一词的史料为依据,纠正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一些错误,以进一步明确古代“警察”一词的含义。笔者阅览史籍有限,管中窥豹,错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教。一、关于中国古代“警察”一词出现的时间许多学者指出“警”、“察”二字在先秦史料已屡有出现,并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其含义,这是正确的。但“警”、“察”二字何时并用为

2、一词,学者的观点是不同的。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清末沈家本引用元托克托等撰《金史·百官志》“诸京警巡院使一员,正六品,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的记载,认为“警察二字,始见《金志》,疑日本警察之名,即取诸此也。”沈家本《历代刑法考》第4册,第20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二种意见是《警察大词典》“警察”条谓:《汉书》中有“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的记载。《警察大词典》,第912页,台北,中央警官学校出版社,1976年。当代学者多承此说,认为《汉书》或汉代已有“警察”一词。第三种意见是有学者引用宋代王钦若、杨亿等编纂的《册府元龟》卷198的材料:“(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正

3、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來,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民不良,侵夺民時,以致饥困。自今以來,督军郡守其警察非法,當农桑時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册府元龟》第69册卷198,第36页,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本文所引古文献不注明版本者,俱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已使用“警察”一词。其实以上三种意见都不确切。第一种意见把“警察”一词出现的最早时间推得过晚,实际上在《金史》以前的文献中就多次出现“警察”一词。第二种意见是引用史料不当。有学者已经指出“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是唐初颜师古注释《汉书·武五子传》的材料,并非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的原文,

4、谢惠敏《“警察”词源补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不能作为汉代已经使用“警察”一词的证据。班固著《汉书》是在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公元76~84年),而颜师古生于581年,卒于645年,班、颜两人生活的时代相差500余年,如果把“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作为《汉书》的原文,则是把“警察”一词的出现提前了500年。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唐以前史料中尚未发现有“警察”一词,颜师古的这条注文确实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警察”一词的史料。第三种意见没有认真核对史料。《册府元龟》卷198所引用的这份诏书,出自《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赤乌三年正月诏”。对比这两份诏书,我们可以发现

5、几乎是一样的,但前者在抄录后者的时候,把“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误抄为“督军郡守其警察非法”。因此,《册府元龟》卷198的这份诏书不能作为使用“警察”一词的材料。综上,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古代“警察”一词最早出现应该是在唐初。唐初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有三处使用“警察”一词(参下文所引),也能证明此点。本文所引用的38条古代“警察”史料中,唐代4条,宋代27条,元4条,明3条,基本上是唐宋元时期的材料。元以后、清末以前,“警察”一词反而不如唐宋流行了。因此,我们认为古代“警察”一词出现在唐初,而流行于宋元时期,应当说是大体有根据的。二、古代“警察”作为动词的含义现代汉语中“警察”一词是名词,

6、其含义是指警察机构、警察制度、警察职能以及警察人员。那么中国古代史料中的“警察”一词与此有什么异同呢?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古代汉语中“警察”为动词,少见为名词,也没有见到以“警察”一词命名的机构或人员,因而古代“警察”与现代“警察”一词没有什么关系,现代“警察”一词应该是日本移译过来的。由于这个结论仅仅是依据前引《金史·百官志》、《汉书》颜师古注及《太平广志》卷462“禽鸟”类“南人捕雁”条,并没有全面收集、分析有关史料,因而关于古代“警察”一词的含义尚有讨论的余地。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古代“警察”大多数确实是作动词用,其含义,按照和现代“警察”含义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用法与

7、现代“警察”没有什么关系,大致是指在外界刺激下,通过内心的警惕、反思从而提醒自己、警醒自己。这个用法最早出自唐初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12“乌釒煞国”条。“羯盘陀国城西二百余里至大山,……山崖崩圮,中有苾刍,瞑目而坐,躯量伟大,形容枯槁,须发下垂,被肩蒙面。有田猎者见已白王,王躬观礼。都人士子,不召而至,焚香散花,竞修供养。王曰:‘斯何人哉?若此伟也!’有苾刍对曰:‘此须发垂长而被服袈裟,乃入灭心定阿罗汉也。夫入灭心定者,先有期限,或言闻犍椎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