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

ID:12748374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8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_第1页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_第2页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_第3页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_第4页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中国古代玉璧的发展与演变-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摘要]本文结合考古发现与研究及古代文献资料,简要论析了中国古代玉璧如何从尊尚的祭器、高贵的祀器、神秘的冥器与信物而逐步庶民化为配饰玩物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关键词]玉璧;祭器;葬玉;配饰  []K876.8[]A[]1005-3115(2013)04-0060-03  玉璧,是一种扁平状中有穿孔的圆形玉器。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尔雅·释器》解释玉璧:“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

2、好若一谓之环。”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玉璧在中国古代作为瑞信之物曾广为流行。《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由此而知,玉璧作为礼“天”的祭器,使得它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玉器长河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出土实物来看,玉璧的孔径与器体之间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并不一定像《尔雅·释器》所载一定要“肉倍于好”。因此,我们现在一般习惯于把宽边小圆孔的片状圆形玉器统称其为“玉璧”,而把窄边大孔的玉器称其为“环”,至于“瑗”这种名称则

3、较少使用,“环”和“瑗”都属于璧类玉器,是属于特殊类型的玉璧。  玉璧的用途大致上有下列几种:一是作为祭器,祭天、祭神、祭山川河海等等。二是礼器,用作礼天以及身份的象征,如《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三是作为葬玉,古人认为玉可以防腐和避邪,《周礼》曾记述:“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四是作为一种信物,用以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用玉璧来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之间,也往往以玉璧作为瑞信之物而成为一种凭信。五是作为佩饰,尤其是在唐代以后,玉器

4、失去了汉以前的神秘色彩而庶民化之后,以玉璧为佩饰更是大为流行。  一、新石器时期的玉璧  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来看最早的玉璧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时期,此时的玉璧多是素面无纹,器形简单。如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璧(见图1~3),这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璧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其制作工艺粗糙,玉璧的造型不规范,中心部位厚于外缘,使得玉璧的外缘呈刃状,也许此时的先民还将玉璧用作切割的工具亦未可知。而且此时已经出现了双联壁和三联形璧。另外由图2可以看出,玉璧的边缘有两个细小的穿孔,明显是用以佩戴。再如良渚文化玉璧这件玉璧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5、直径达24.3厘米、内径4.9厘米、璧厚1.2厘米。该玉璧切割规矩整齐,璧身光素无纹,玉质温润,是典型的“好倍于肉”。如此大尺寸的玉璧显然不适合佩戴,应当是祭祀或是随葬的器物。  新石器时期的玉璧无论是红山文化还是良渚文化,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玉材方面,都是就地取材,如红山文化玉器基本都是辽宁所产的岫岩玉,而良渚文化玉器基本都是当地所产的透闪石、阳起石类材质;二是制作工艺方面,基本都是素面无纹饰,制作工艺粗糙,切割痕迹明显,多数器物造型不规范。较红山文化稍晚些的良渚文化玉璧,其制作工艺有明显进步,“在极少数玉璧的璧面上,还有用极为浅细的阴线刻出的鸟纹或其他的图

6、文符号。”①  二、商周时期的玉璧  商周时期,玉璧数量较少,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玉器新的造型品种大量增加,而玉材原料有限所致,还有可能正如《周礼》所载,玉璧的使用有了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等等。  商到西周早期的玉璧,如河南博物院藏商代玉璧一般也都是光素无纹,但其制作工艺较之新石器时期有了较大进步,开片相对较薄且均匀,其造型也呈规范的圆形,玉璧的表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当,两面对钻的穿孔一般都很规整,没有了新石器时期那种粗犷的特征。玉的颜色以青绿色为多,“玉材一般为南阳玉,同圭、戈、钺等玉器用料较接近,极难见到岫岩玉和新疆玉制的商代玉璧。”②商代还有一种“有

7、领玉璧”,如在河南安阳花园庄54号墓出土的一件玉璧该器物“黄褐色,内圆略扁,可能为管钻后进一步打磨而成,孔壁呈弧面,领较低。整体素面,打磨平整光滑。”③在这种玉璧璧面上常能见到多道凸起的或者阴刻的同心圆弦纹,玉璧孔边都留有一周环状凸棱,形似衣领,故名。  西周晚期,玉璧璧面上出现了以阴刻线刻划的卷体龙纹、凤鸟纹、云纹、虎纹等。1993年,山西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的龙纹玉环(璧)就是一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见图7),此件作品直径15.6厘米、孔径6.8厘米,“褐色,形制较大,两面纹饰相同,均饰有两条蟠卷的龙纹,龙首近环(璧)的外缘,体躯呈圆弧形向内盘转渐窄,形成尾尖

8、收于内缘,双龙首尾相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