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

ID:12755113

大小:4.48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7-18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_第1页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_第2页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_第3页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_第4页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城市规划及其思想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广州市历次规划及其规划思想的变迁研究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民国21年(1932),广州市政府公布《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这是广州建市以来第一部正规的城市规划设计文件。在这之前,没有正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历代均由地方长官按照一定的规制进行建设。1952年,市政建设计划委员会提出两个都市规划总图方案,这是建国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最早尝试。1954—1983年间,广州城市建设方针经历了7次变化,先后提出了14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方案的变化主要在于城市性质、规模、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使之成为

2、具有法律效力的城市建设发展蓝图。1985—1990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不断调整、充实、深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龙头作用。第一节建国前城市建设计划一、历代城市建设布局  早在建城之始,南海郡尉任嚣已十分重视城址的选择。秦三十三年(前214),任嚣在甘溪水道(即今仓边路所在地)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南海郡治棗番禺城(俗称任嚣城)。当时咸潮可涌至番禺城下,任嚣依山傍水筑城,既可防御外敌入侵,免受水患,又便于取得甘溪的淡水。自任嚣建城后,2000多年来,广州城区一直在原城址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其中变迁较大的有五次:一是秦汉之际,赵佗称帝,号南越国,

3、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公里的大城,俗称“越城”或“赵佗城”58;二是三国东吴时期,吴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所从广信迁到南海郡,重修越城的西半部,并把城向北扩展;三是五代时期,刘袭将禺山凿平,把城垣向南扩展,称“新南城”,并在城内外大建离宫别苑;四是北宋庆历和熙宁年间,修筑三城合一,并向东面和北面扩展,把越秀山包在城内,嘉靖年间,在城南加筑外城。(见图1-1-1)  58历代城市建设布局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城垣用以保护官衙,现中山四、五路以北为官衙区,商业区多在城外。两晋南北朝期间,在城西始建佛寺。随时,广州刺史署设在今广东省财政厅(唐为岭南道署,明为广东布政使司署)

4、处,现北京路为当年城市的中轴线。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唐代在城西现光塔街附近辟建外国商人聚居区棗番坊。宋代,广州的重要内港是东澳、西澳。东澳位于今清水濠一带,甘溪穿城而过,经东澳流出珠江,为宋代广州的盐码头;西澳在本城之南,即今南濠街一带,外国商船常停泊于此,是对外贸易的码头区,也是闹市区。宋代还在古西湖药洲(今教育南路南方戏院附近)改奉真观为怀远驿,专供外国使者、商人下榻和从事贸易活动。明朝,由于古西湖及西澳逐渐淤塞,明永乐四年(1406),怀远驿馆迁至城西砚子步(今西关十八甫路怀远驿街附近),城西(西关)沿西濠和下西关涌(又名大观河)两岸发展成为繁盛的商业区,

5、城东(东关)也形成一条沿江向东伸展的街区,即今东华路以南的沿江一带,但面积不大。清朝,西关平原日趋繁荣。康熙年间(1662—1722),因江岸不断向南伸展,清政府在怀远驿南面(今文化公园一带)修建十三行夷馆。咸丰年间(1851—1861)沙面成为英法租界,与此同时,利用西关农田建厂房,开辟街道,形成纺织工业区。工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区的开辟,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富商在今宝华大街辟建街道呈方格状的新型住宅区,随后在上、下西关涌平原上陆续建宝源、宝贤、宝庆、逢源道呈方格状等住宅区,逐步形成晚清西关西部住宅区特色(观称“西

6、关大屋”)。城南商业区沿珠江两岸发展,居住区则在白鹅潭东岸洲头咀到龙溪乡之间(今大基头一带)辟建,其模式与西关相同。至清未,珠江沿岸平原区已尽数开辟。(见图1-1-2)58二、民国时期城市建设计划 (一)孙中山“南方大港”计划  民国10年(1921),孙中山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南方大港”计划,即“实业计划”的第三计划,要点是将广州建设为世界大港。孙中山把建设“南方大港”位置选在黄埔深水湾一带,并规划建设一个由黄埔到佛山,包括沙面水路在内的新广州市。新广州市的商业区规划在河南岛,工业区分布在花地至佛山之间,码头在后航道至黄埔一带建设。孙中山还

7、提出填塞广州城河北与河南之间的水道(即前航道),其范围自河南头填起直至黄埔岛,“以供市街之用”,规划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城市。  为了把黄埔建成“南方大港”58,孙中山在第三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一系列配套计划与整治航道。首先浚深黄埔至伶仃岛出口航道,修筑水底范堤及水坝,使远洋巨轮出黄埔畅通无阻;其二改良广州水路系统,通过对东、西、北三江和河汊的整治,沟通广州、黄埔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以至长江的联系;其三建设西南铁路系统,以广州为起点,兴建广州至重庆、成都、云南、广西等7条铁路,将广州与西南地区所有重要城市与矿产地联结起来,使之成为“南方大港”深远广阔的经

8、济腹地。  孙中山逝世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