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

ID:12755263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8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_第1页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_第2页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_第3页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_第4页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学单元:第二单元法律基础知识教学题目:【3】树立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宪法教学内容:3.1宪法是国家最高法、3.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宪法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能力目标:明确宪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宪法观念和公民意识,从而树立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观念;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情感目标:能够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和现实性。教学方法:案

2、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教学过程:【3】树立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宪法导入新课:【案例引入】请同学们看看P48页的案例,然后说说案例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案例说明,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都要受到相应法律的保护,而宪法是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新课教学:3.1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3.1.1宪法概述一、宪法的定义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大法。二、宪法的特征(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1、内容的根本性(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一般法律只规定有关

3、国家、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2、效力的最高性(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大权威性,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宪法比一般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第7页共7页三、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基本原则:(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4)民主集中制。【你问我答】P49解答:生命健康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的生命都没有了,还何谈其他权利呢?所以说“人民的安全

4、应是至高无上的法律”。3.1.2宪法是国家最高法一、宪法堪称“母法”,由五个部分组成: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提问:你能说出我国国旗、国徽的寓意吗?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寓意是: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因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

5、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义又富丽。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6、。二、宪法为什么被称为最高法?1、宪法规定国家最重要的根本问题,国家制度与基本国策(1)国体:即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7页共7页(2)政体:即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3)国家结构形式: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4)国家基本国策:如改革开发、一国两制、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2、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1)横向: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及其常务委员会(秘书性质)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机

7、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国家主席(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2)纵向:主要由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你问我答】P52解答:本案中至少有三次违反了宪法:李副镇长侵犯了谢某财产权、人身自由权,政府无审判权。【讨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方?反方?解答:1.“平等”不是“等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理解为“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存在,这就是“人”的多样性。2.“平等”存在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别,或者说数量上的平等与质量上的平等之分。如在联合国的会费交纳中,各国交纳的费用不同。3.

8、“平等”是社会总体的“平等”,而不是具体的每一件事情上的“平等”。第7页共7页4.在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不能忽视社会的总体利益与整体要求,包括社会的特殊需求、行业要求等。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