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

ID:12757341

大小:4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8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_第1页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_第2页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_第3页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_第4页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被毛经常提及的五位历史人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李自成  1935年10月毛泽东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江西来到陕北。陕北,是李自成的故乡,也是李自成起义的发祥地。  他来到陕北,听到了不少关于李自成起义的故事,他对这位英雄是十分敬佩的。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热情地赞美了中国的农民运动。他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他列举了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农民运动领袖,肯定了其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因素,同时也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米脂人李健侯先生系李自成之本家,于民国十五年(1926)动笔著书,经多年辛勤笔耕,终于写成

2、40回本38万字的《永昌演义》(《大顺帝李自成》)。1942年这部书稿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带到延安,交毛泽东主席过目。  毛泽东抽时间读完了这部书稿,他对此书很感兴趣,让人抄存了一部,于1944年4月29日给李鼎铭先生写了一封信,专门评价了米脂文人李健侯先生的《永昌演义》(《大顺帝李自成》)和著名的李自成起义:  “《永昌演义》(《大顺帝李自成》)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扬了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仰其整个运动

3、。实则吾国自秦以来,千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是农民战争,就是两千余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现在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李健侯先生为祷”.毛泽东的信由李鼎铭传达给李健侯。  历史是一面镜子,李自成也是一面镜子。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对李自成的壮举以很高的评价,对其失败的原因给予了分析,他从这个英雄人物身上获得了力量,也找到了缺感:骄傲是万万不行的——要像李自成那样,

4、坚韧不拔,走向北京,但千万不要像李自成那样匆匆忙忙败退北京城。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经常思索的问题。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县西北坡村,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全会上毛泽东以李自成为鉴,要求共产党人知道:“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琢县秘密乘专列进北京。毛泽东又想起了李自成。他对李自成进北京是了如指掌的

5、: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中旬,李自成的部队进逼北京城,十八日夜崇祯皇帝自子知穷途未路,残杀宫中数人后,登上煤山自缢身亡。十九日,李自成就进入了北京,是日德胜门、朝阳门、正阳门、宣武门、阜城门,皆大敞开。午时,38岁的李自成头戴斗笠,身披缥衣,乘乌驳马,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北京群众焚香结彩,夹道欢迎,各家门上贴着“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言语,迎接这位黄土地上孕育的陕北汉子。  李自成进北京后,立即住进了紫禁城,登上了金銮宝殿。此刻,陕北人在北京出尽了风头。  毛泽东想的很多很多。他也是从陕北这块黄土地上出发的,现在进北京,是应该吸取

6、李自成的教训,使国家长治久安,万万不可匆匆进京,再匆匆撤退。临行前,他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进京后没有在前门火车站下车,也没有立即住进中南海。他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在颐和园小憩后,下午5点,乘车去西郊机场,由叶剑英陪同,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检阅了部队,并在西郊接见了东北野战军师以上干部,晚上进驻香山。据说,毛泽东一踏上北平

7、的土地即流下了两串晶莹的泪珠,他胜利了!  住进香山的毛泽东,考虑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把蒋家王朝彻底埋葬。  住进香山的毛泽东和众元帅们考虑开国大典,缜密而细致,要人们莫蹈李闯王的履辙。  毛泽东不愿学李自成。毛泽东时时以李自成为镜子,防止他的政权变质、干部腐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不得不杀掉了像刘青山、张子善之类的腐败分子。毛泽东对这些“有功之臣”予以惩戒,也是不得而已的。他曾说过,我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建议你再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

8、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  60年代,毛泽东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多。如果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有其原因的话,防止出现刘宗敏,不当李自成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