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

ID:12766694

大小:1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2第1单元单元总结知识结构单元探究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

2、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古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思想和主要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经济思想:重农抑商。经济政策:(1)休养生息:①背景:通常在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人口大量减少,经济非常贫困,统治者缺乏充分的剥削来源的条件下实施。②目的: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③内容:一是减轻农民经济负担,调整赋税制度,减租减赋;二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减少徭役,不搞大型工程;三是减轻刑罚,取消酷刑;四是以农为本,禁止弃农经商,最大限度地限制贫富分化,巩固小农经济。④实质:部分地改善和调整生产关系。⑤评价: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农民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安定、统治的稳固;另一方面,把

3、农业生产与商业发展对立起来。(2)重农抑商:①产生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②评价:进步性表现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主要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3.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根

4、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②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③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④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⑤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⑥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热点关注1.“重农”和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实行

5、“重农抑商”政策,以此稳定统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并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但是当前我们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当中,也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的“三农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荒地的大量开垦,垦种面积不断增加,粮食的产量也不断地提高。但是过度的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的恶化。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