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ID:12770909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_第1页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_第2页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_第3页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日 期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等高线与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 能(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6)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坡面图。过程与 方 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收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教学难点在等高

2、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教学具器材地图导 学 过 程批 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教师:(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等高线与地形图”。(课件板书)2、学生: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②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讲授新课(一)自学结合图3.9自学P35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①绝对高度;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海拔和相对高度(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

3、拔高度。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学生: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2、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三)等高线1、什么是等高

4、线?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3、(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坡面图的对应关系、铺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土豆),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坡面图:①首先根据实体坡坡面图的等高距。②绘制坡面线③学生观察分析:坡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铺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④将坡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

5、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学生: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念。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3、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图,重点掌握坡面的绘制方法。)4、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铺助线,将点对应到坡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学生: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力。[第二课时](五)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课件展示)1、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

6、小。如:富士山。2、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如:秦岭。不由得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4、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5、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学生: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六)总结知识等高线地形图之歌:

7、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陡坡密,缓坡疏,两山之间是鞍部;下弯脊,上弯谷,悬崖就在相交处。学生:“打油诗”概括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七)巩固与联系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象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学生:加深印象。(八)分层设色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