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史2008.10.23

古代小说史2008.10.23

ID:12779865

大小:27.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古代小说史2008.10.23_第1页
古代小说史2008.10.23_第2页
古代小说史2008.10.23_第3页
古代小说史2008.10.23_第4页
古代小说史2008.10.23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小说史2008.10.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古代小说史一.小说的概念1.什么是小说:人物、情节、环境、反映生活2.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的3.牛津英文词典:虚构的、有一定长度的、有情节的4.特点:①虚构性“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②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1.小说一词的出现:《庄子·外物篇》任公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修饰浅薄言辞来求取好名声,这对于达到高层次也太远了)2.桓潭《新论》沛国人士“小说家,合丛残言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家理身,有可观之辞。”3.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流,盖出于稗(baì)官,街淡巷语,

2、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小道也,致远孔泥,是君子弗为也,然也,弗灭也。”4.刘知己《史通》(逸事,杂记,琐言)5.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事,异文,琐语娱乐,遣兴抒怀民间小说概念小说不排除虚构明朝谢肇淛(zhé)《五杂俎》:“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虚实相伴,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不必问其有无也。”明朝冯梦龙《警示通言序》二.小说的起源1.(1)小说起源的种种说法①起源于神话《中国小说史略》——鲁迅②起源于寓言故事③起源于史传④起源于稗官说⑤起源于方士“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周说⑥起源于二酉二酉即大小酉山⑦起源于夷坚、齐谐2.古代小说的源头其一神话①用想象的方法去

3、探索世界产生的原因A.女娲造人B.女娲补天C.贡公触山D.太阳神阿波罗②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不屈的精神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③神话中灵异变化的形式为后代小说的虚构提供了广泛的思维空间。其二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①史学文学的结构方式,无论是纪传体还是编年体,都对小说的结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小说在总体结构上较多的借鉴了编年体结构,局部描写上较多的借鉴了纪传体的结构。②史传文学,特别是《史记》,确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线索,这对后代小说有很大的影响。③史传文学,特别是《史记》,刻画人物方面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这些为后代小说家所借鉴。其三子书中的小说雏形其四寓言故事的虚

4、构性对后代小说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我国古代小说在形成构成中从神话、史传、子书以及寓言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故其源头有多个。第二章汉魏、元朝时期的小说一.杂史杂传小说杂史:旧时区别于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裁。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本末或又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杂传: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1.杂史定义2.《燕子丹》是代表作3.《曹瞒传》(1)叙事构建的情节花方面细致甚至细节化(2)叙事时戏剧化场景的设置(3)叙事风格诙谐化“汉武帝外传”班固“赵飞燕外传”临元2.杂记《韩诗外传》韩婴因讲《诗经》

5、而被称作韩诗辕固——齐诗申培——鲁诗毛享毛诗——现代版本前身毛裳《风俗通》应助《高士传》皇甫谧第三章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1.兴盛原因①鬼神之说流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大量产生,是有其现实社会原因的。这首先是和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这段论述很简明扼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宗教迷信思想最易传播。腐朽的士族阶级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永世享乐,

6、多信神仙道术之事;有的则信仰佛教,寻求精神的麻醉;而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在统治阶级的愚弄下,也往往把寻求安宁、幸福和希望寄托于不现实的空中楼阁。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因之盛行,神鬼故事也就不断产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也运用各种方式向压迫、剥削他们的反动统治阶级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常常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于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志怪小说中有不少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就是这些故事的记录和加工。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东方

7、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志怪小说中有不小一部分是道士、佛徒自神其教的作品,即或是文人史家的著述也几乎是抱着同样的目的,如干宝著《搜神记》便自言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因之,其中不少作品或讲神仙道术,或谈巫鬼妖怪,或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