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

ID:12783283

大小:2.83 MB

页数:156页

时间:2018-07-19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_第1页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_第2页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_第3页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_第4页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共享精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资料广州市真光中学江惠庄目录: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的几个观点(2-10)附件一:中国近代史复习·知识梳理(11-35)附件二:中国近代史知识梳理及重难点分析(36-76)附件三:中外重大历史事件比对(77-87)附件四:中国近现代史关键句(上册)(88-100)附件五:中国近代史标志性事件诠释(100-103)附件六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103-105)附件七【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特征】(106-107)附件八中外历史知识比较与联系专题(108-132)附件九中国近代史部分选择题(133-140)附件十中国近代史的部分材

2、料题(141-1156)156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的几个观点一、何为通史复习:通史复习主要是按照历史发生的先后次序,分阶段来进行复习,也就是原来旧版本教材的单元复习,通史复习更有助于学生对某一阶段的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味。二、通史复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通史复习,除了我刚才说的可以帮助学生对某一阶段的历史有个整体的认识,更加重要的也是为了高考应考的需要,这我们可以从这两年来的高考题目的命制来看。07年广东高考题: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

3、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8.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

4、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08年广东高考题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

5、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156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以上六个题目无不和时间有关,时间要么出现在题干,要么出现在选项,并且离开了对时间的记忆,是没有办法做住正确的判断的。据统

6、计,07年的广东高考试卷25题中有19个题目直接与时间紧密相关,占了76%;08年的题目中有13题直接与时间有关,占了52%,也就是说,离开对时间的基本记忆,那是无法真正掌握历史的。对中国近代通史意识的考核,在非选择题中也有所体现,如07年广东卷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

7、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

8、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