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ID:12783411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_第1页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_第2页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_第3页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_第4页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摘要:“杨柳”作为文学意象备受创作者青睐,历代产生了诸多含有此意象的佳作名篇。然而,“杨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生命力极强的文学意象,是因为它与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以及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相连。本文即试从这一角度来对此问题作简要论述。关键词:古典诗词 杨柳 意象 文化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举不枚举、俯拾即是,在古典诗词中这一类诗篇更是屡见不鲜。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杨柳”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屡屡将之诉诸笔端,这也成就了“杨柳”在古典诗词意象中的独特地位。一、杨柳意象的生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

2、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融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则象征着离别、送行、相思、想念、怀旧、回顾等人类社会的这类活动以及人们在这些活动进程中心中复杂的思想感情。“杨柳”作为文学意象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此为起点,后世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借用杨柳意象来抒情达意的作品。作为一个文学意象,杨柳具有以上诸种象征含义又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的。在中华民族的潜意识里,杨柳历来就是生命力的象征。在远古时代,它即以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横树则生,倒树

3、则生,折而树之又生”(《战国策》),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另外,《说文解字》中有“柳,小杨也。从木,戼声。戼,古文酉,力九切”。《说文》释“酉”日:“酉,就也。”段玉裁注:“就,高也。《律书》日:酉者,万物之老也……《天文训》日:酉者,饱也。《释名》日:酉,秀也,物皆成也。”显然,柳在造字者眼中,代表了万物的丰登成熟,充满了喜悦的希望。生命在这时达到了高潮,柳也就因之而成为了充沛完满的生命力的渊薮了。“杨柳”作为生命力代言物所受到的人们的青睐,成就了它做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个独具魅力的原型意象物,为后代的文人创作提供了情感的寄托。此外,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杨柳的形象多是柔弱

4、的。它不具备苍松翠柏的挺拔之姿,也不具备胡杨白杨的坚毅之态。然而就是这样,它却成了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最受青睐的意象事物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根源于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有喜柔不喜刚、喜弱不喜强的特点,这一特点直接根源于国人的生存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主要来源,一为道,一为儒。然而,无论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主张的贵柔、守雌、处弱,还是孔子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都对国人的这种心理施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也就逐渐内化到了民族心理之中,形成了民族性格。一直以来,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在外界看来多是谦卑的、静柔的,少有咄咄逼人之举,这种民族性格也必然会影响其

5、审美心理。在中国传统文人心里更多地看重的是事物的静柔之美,他们也以此来选择可以为其带来情感共鸣的意象事物,而杨柳就是其中之一。二、杨柳意象丰富内涵在杨柳自然情态之下,文学创作者为其赋予了多重的内在含义。1 感伤情怀的抒发杨柳这一意象在众多古典诗词中多用来表达诗人感伤的情怀。如“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落桦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唐·王维《寒食记汜上作》);“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五代·欧阳炯《凤楼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南宋·陆游《沈园》)等等。“杨柳”这一意象涵义的来源应与我国传统的寒食清明

6、习俗有关。寒食期间,我国古来就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唐代诗人宋伯仁在他的《清明插柳》诗中就写到:“清明处处插垂柳,院宇深深绿翠藏。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我们的民谚中也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类的说法,另据我国近代《中华全国风俗志》记安徽寿春清明风俗:“家家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亦可看做是其佐证。正是因为寒食清明有插柳戴柳这一习俗,每至这一祭拜先祖追思亡人的节日,人们就会将自己难遣的愁绪投诸其上,正如王昌龄所言“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作为节日活动主角之一的杨柳那种枝条修长飞絮漫舞的风致,也最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人们将更多的自身情感赋予这一物象之上,而文人内心

7、的情愫一旦与眼前所见的物象发生契合,产生“神与物游”的效果,他们创作作品时便往往会以此来借物借景传情。2 离别、送行之意的表达“杨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还往往有离别、送行之意。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