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

ID:12785527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1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2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3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4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目录学中的作用天津图书馆常虹文摘:《书目答问》系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五卷,清张之洞著。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河北南皮(今仍属南皮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卒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同治进士,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为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任四川学政时,委托缪荃孙为成都尊经书院学生开列阅读书目,遂成《书目答问》一书,初刊于光绪二年(1876)。此书驭繁就简,慎择约取,选录了历代流传至今的重要典籍二千二百馀种,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

2、分类之外,另设丛书、别录两部,是对传统分类法的突破。其中,《四库全书》所未收者占十之三四,重要书目下作按语,附有初学读本,方便读者略识门径。张之洞在给王懿荣的书札中谈及此书说:“其去取分类,即偶加注记,颇有深意,即是无数语言,非仅止开一书单也。”《书目答问》问世后很快就风行海内,数次印行,并且出现了多种翻刻本。李元度说,当时的读书人家中几乎是“家置一编”;陈垣晚年回忆,自己之所以对四书五经之外的学问产生兴趣,便得力于《书目答问》;胡适于1923年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列《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书目答问》列在首位。

3、其时正值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学术即将发生转型,张之洞欲力挽狂澜,别寻出路,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属于“清流”一派。其《书目答问》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导引、规范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知识世界轰毁前夜的读书生活和思想塑造,使得以传统经学为主体构筑起的学术世界,在晚清仍然相对稳固地运行着它的轨迹,从而也使得《书目答问》在社会性与学术性这两方面达成了完美的一致。该书最早于光绪二年(1876)在四川成都大字写刻初印,光绪三年(1877)原刻本经作者勘定,增补二十馀处,于是有了原刻初印本和后印改定本的区别。以后五

4、十年间各地翻刻重印大率不出这两个版本。光绪五年(1879)在贵阳刊印的王秉恩校刻本,即据后印改定本校正凡二百八十馀处。光绪二十三年(1897)河北莲池书院刊印的卢靖《慎始基斋丛书》本,则据原刻初印本重刊,校补七十馀条。此外还有张振佩眉批的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堂校刊本,江人度的《书目答问笺补》,叶德辉的《书目答问斠补》等。1931年南京国学图书馆排印出版了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补录图书一千二百种左右,还补足或纠正了《答问》漏略或讹误的书名、卷数、作者姓氏、刻书年代近百处,大大提高了原著的学术参考价值。《补正》有19

5、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柴德赓校本和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鹏校本。书目答问的编订与索引  张之洞所编的书目答问五卷,附录两种,正式刊行于前清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九十多年来,成为读书界最流行的目录书。经营国学书买卖的商人学徒,也人手一编。前后翻印不下数十次。江人度、叶德辉、范希曾等先后作过重要的补订。最近香港王绵先生编了书目答问补正的书名人名索引,并重排全书,各附号码,可以说是书目答问最新最便实用的本子,本年四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印行;承"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法高教授的好意,寄我一部,请写书评,因而我

6、想把本书的关系文献,和索引的优点作用,撮要说一下:  一、书目答问的编辑  张之洞编书目答问的用意,见于光绪元年他所写的书目答问略例,目的在向四川的秀才举人指示作学问的门径,井介绍新书。书目分类列举国学书两千二百多部。那时候张年三十九岁,职衔是'提督四川学政侍读衔翰林院编修'。同时著有车酋轩语,是作学问的浅说。光绪二年闰五月,张按试重庆时,曾有一封长信给在北京的工懿荣,请王为他校补初印本。(此信本集未收,陈垣得之于北平市L,曾发表于天津大公报的图书副刊第一二六期,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刊。沔阳胡钧编张文襄公年谱卷一

7、第十九页录人)(注一)原文如下:  弟在此刊书目以示生童,意在开扩见闻,一指示门径,二分别良木苦,三其去取分类,及偶加记注,颇有深意,非仅止开一书单也。更有深意,欲人知此所列各书精美,而重刻或访刻之。特自知谫陋,以职司所在,不敢谦避。其间舛漏必多,特寄上一本,请为补正至感。补正后请疏于别纸,分条速即寄川,以便改补。又一本一函寄缪小珊进士,望转交,属其订正,亦即详列见覆为要。此物可作公牍观,不可作著述观,差不得已也。或与潘少宗伯一现,必无暇详览,但能指摘其体例大端亦好。所以不迳寄青,嫌于自炫。如非同道,不必与着,免致

8、徒招唇舌。然此举作法自敝,于买书大不便矣。又车酋轩语一本,说更浅陋,亦是一览。此真是告示公牍一例物事,本不足登大雅之堂,不过欲使执事知弟在此劳精敝神,舌敝盾焦,大率皆为此等事。此物虽潘宗伯亦不可与看,见之徒令其骂耳。  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以金石训诂之学知名,是张之洞的续弦妻兄,却少于张八岁,后来光绪六年中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死于庚子之乱,溢文敏。刻有天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