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

ID:12797163

大小:111.7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9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_第1页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_第2页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_第3页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_第4页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筒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矿—洗煤厂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陕西景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5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沉降观测的必要性与目的……………………………………………1三作业依据及精度要求…………………………………………………1四水准基准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及观测方法…………………2五沉降观测周期…………………………………………………………2六数据处理及成果分析…………………………………………………3七沉降观测提交资料……………………………………………………4八、施工组织方案………………………………

2、…………………………4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5十、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6十一、施工安全技术组织及管理措施……………………………………7十二附件…………………………………………………………………9一、工程概况----------------------------大型筒仓,为满足该建筑的建设需要,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需对其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工作。二、沉降观测的必要性与目的2.1监测的必要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

3、修建增加了地基的荷载,造成地基自身下沉变形,而这种变形及沉降量能达到多少?其沉降是否均匀?对大楼的安全是否会造成影响?基于以上原因,在楼房建筑以及使用期间对建筑地基进行精密沉降观测,通过观测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揭示沉降原因,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楼房的施工和使用安全,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基础沉降规律,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2.2监测目的建筑物在主体施工阶段和初步使用阶段的沉降动态,掌握建筑物的沉降状况,分析其沉降规律,做出预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时沉降观测成果也是建筑质量检查及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

4、之一。三、作业依据及精度要求3.1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2精度要求根据JGJ8-2007规范按二级沉降观测精度施测。其精度要求见下表:11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0.5≤1.0≤1.5二级沉降观测限差要求(mm)注:n测站数四、水准基准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及观测方法4.1水准基准点布设本项目拟布设3~5个水准基准点。水准基准点应布设于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水准点编号采用自然序

5、号前面冠以字母“BM”。如:“BM1、BM2……”。标石采用埋设水准点标石或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灌,标石应在沉降观测开始之前一周埋设。4.2沉降观测点布设(1)本项目由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和图纸。(2)观测点规格和埋设位置按设计图纸要求实施,观测点由甲方委托施工单位埋设。4.3沉降观测方法(1)水准基准点、建筑物沉降点的施测,分别按照二级水准观测的限差要求,采用闭合水准线路,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2)沉降观测采用精密型水准仪配铟钢标尺观测,记录器记录数据。(3)观测按《规范》有关规定施行。各期观测时,应尽量保持观测线路、观测方

6、法、测站不变,使用与基准点测量同一仪器和设备。五、沉降观测周期根据《规范》要求,本项目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结合11设计院图纸要求,观测周期如下:水准基准点联测应在基准点埋设7~15天(或与沉降首次观测同时)进行第一次观测,沉降观测期间每季度分别进行基准点数据的复核测量。首次观测应尽可能在开始滑模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施工至筒壁时进行观测,第三次上部施工完毕时进行观测,投入使用时,每个月观测一次,观测六个月直至达到稳定为止。特殊情况:基准点被破坏或异常,应与甲方共同协商,增加复核联测。如遇建筑物沉降异常及各种原因的甲方停工等情况

7、,应与甲方共同协商,变更观测次数及观测时间。。六、数据处理及成果分析6.1数据处理(1)将仪器自动记录的观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上,并打印出原始记录数据。(2)采用平差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期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计算。(3)每期观测完后,对观测资料、观测结果及时进行整理,形成《沉降观测成果表》。6.2成果分析(1)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对外业定期复测检查的水准基准点数据,在内业数据处理后,通过对各期基准点间的高差平差值与首期同名值相比较,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确定监测网中相对稳定的基准点,作为监测网的起算点。(2)建筑物稳定性分析本项目按建筑物日平均

8、沉降量在0.02mm之内趋于稳定。依据观测成果,绘制《时间-载荷-沉降曲线图》。11(3)及时分析掌握建筑物各个部位的沉降动态、沉降规律,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甲方。七、沉降观测提交资料封顶时提交沉降观测中间报告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