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ID:12806893

大小:64.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9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_第1页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_第2页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_第3页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_第4页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稻1基本条件1.1抗性(病、虫、冷、热)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2、。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23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北方早粳区:耐冷性。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1.2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

3、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1.3结实率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1.4旱稻品种抗旱性抗旱级别≤5级。2分类品种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

4、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23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3个百分点。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2个百分点。2.2绿色优质品种2.2.1抗病品种: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且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武陵山

5、区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北方稻区粳稻和南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以上。2.2.2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品种一个级别以上。2.2.3优质品种:品种品质达到部颁标准2级及以上。2.2.4轻简化栽培品种:机械插秧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直播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芽

6、期耐低氧发芽(淹水条件下成秧率≥80%)、发芽率≥90%23,双季早稻苗期耐寒;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2.3特殊类型品种糯稻品种:支链淀粉含量≥98%。23小麦1基本条件1.1抗病性长江上游冬麦区条锈病未达到高感,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赤霉病未达到高感,东北春麦早熟区秆锈病未达到高感,东北春麦晚熟区秆锈病中抗(含)以上。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冬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未达到全部高感。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麦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长

7、江上游麦区冬麦品种: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长江中下游麦区冬麦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黄花叶病毒病。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抗寒性。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旱薄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北部冬麦区水地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寒性。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23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东北春麦区早熟品种:叶锈病和白粉病。东北春麦区

8、晚熟品种: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赤霉病。西北春麦区旱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抗旱性。1.2抗倒伏性每年区域试验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比例≥70%。1.3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的品种。1.4抗寒性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北片麦区抗寒性鉴定,或试验田间表现,越冬死茎率≤20.0%或不超过对照的品种。1.5品质分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四类,各项品质指标要求都可以满足强筋的为强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