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ID:1280882

大小:1.1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1-09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1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2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3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4页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序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一、从《初级微观经济学》到《初级宏观经济学》(一)回顾《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1、生产要素理论、市场失灵与福利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提出的问题——“市场失灵”从历史上看,在1936年之前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是完美的,但就在20世纪初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频繁地发生经济危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完全打碎了“市场自由主义者”的梦想,“市场失灵”作为残酷的现实摆在了经济学家的面前。这种社

2、会经济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探讨新的方式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三)“市场失灵”的药方——宏观干预——“宏观经济学”“市场失灵”不仅表现在“经济外部性”,更重要的表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灵”。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一般会出现衰退、萧条,然后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经济渐渐复苏、繁荣。这说明,“市场”这只开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方向失控了。“开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配合和调控,解决资源配置的方向——资源利用问题。也就是说,“市场”的优势在于高效率的配置资

3、源,“政府”在于引导这个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怎么为人们服务。“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互配合,解决了微观经济学出的问题,主流经济学业的内容也就得到了丰富,“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经济理论就进入主流经济学中来。二、经济学理论的六次革命(一)第一次革命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第一次革命。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建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以后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

4、基础。(二)第二次革命代表人物:亨利希·戈森,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欧根·冯·庞把微克,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约翰·贝·克拉克、阿弗里德·马歇尔等人代表作:《人类交换法则及人类行为规范》(戈森),《国民经济原理》(门格尔),《政治经济学原理》(杰文斯),《经济学原理》(马歇尔)1871年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同时独立地出版了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国民经济原理》;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在对前两人著作不知道的情

5、况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与杰文斯和门格尔相同理论体系观点的重要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他们建立和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到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这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称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三)第三次革命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

6、斯的著名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是第三次革命。理论上反对“萨伊定理”,强调总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作用。方法上采用宏观总量分析法,克服了传统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政策上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著作的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四)第四次革命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代表作:一系列专著和论文(不一一列举)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对

7、“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是第四次革命。认为经济不稳定主要是货币因素的干扰造成的。在理论上,一方面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另一方面,在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在政策上,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反对实施财政政策。(五)第五次革命代表人物:皮罗·斯拉法代表作:《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年,意大利裔的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代表作《用商品生产商品》,是第五次革命。他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六)第六次革命代表人物:

8、罗伯特·E.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尼卡·华莱士代表作:一系列论文(不一一列举)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提出,是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学派的理论认为,从长期看,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干预政策都是徒劳的,主张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平。三、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一)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料】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