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ID:12811547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_第1页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_第2页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_第3页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拨官吏的一种制度。魏晋以来,官吏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文帝时期正式设置分试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由于采用分科取试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到了唐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唐代的科举分长举、制举两种。所谓长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有由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拨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

2、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唐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唐代国运较长,政局相对稳定,这位科举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王朝一方面要求地方官员向朝廷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科举考试制度、逐步扩大考试科目,增加考试内容,完善考试程序,从而使科举考试制度取代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制度,成为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用人取士制度。唐代科举制度是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官吏选拨制度。它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第观念,采取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公开考试方式,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这对于前代的选官制度无疑是一大进步,

3、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政治来看,科举制度实施以后,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第一,它取代了汉魏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更有效地由地方士族和长官手里集中到中央,官吏选用大权由中央朝廷来行使,这就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中。第二,它以考试为统一标准,全国要想做官的人都全力以赴地去适应这些标准,这就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公开、平等的仕进之路,刺激与网罗了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从而调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权的稳定。第三,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

4、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第四,科举制度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看起来好像是最公平不过的,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有资格应考做官,这样不仅掩饰了官僚政治的阶实质,还可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埋头读书,养成极其驯服的性格,不易发生不满封建统治的不稳思想。这也是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里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二)从文化教育上来看,科举制度实施以后,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了唐代文化教育的重大发展“科举”二字具有分别科目、举送人才之意。唐代科

5、考包括制科与常科两种,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常科,尤其是其中的进士科。进士科最初仅试“时务策”五条,唐高宗时,又加试帖经和杂文,成为三场考试制。在这三场考试中,最重要的是杂文。杂文泛指诗、赋、箴、铭、颂、表、论、议,且以诗赋为主。总之,唐代的科举考试以及“行卷”之风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唐代科举制度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成为文化教育的有效指挥棒。唐时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国子监统管京师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从理论上看,唐代学校的任务是兴教化、育人才。但在实际上,则成为官僚的培养基地。学校的全部工作,归结为向尚书省输送参

6、加科考的考生:律、书、算学为明经、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培养的是业务人才;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及州县学则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培养的是统治人才。各类学校都学习儒家经典,有统一的教材,为的是统一思想,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科举考试中的明法、明算、明字、武举、医科举、童子等科目的设置,对于重文轻武、重文轻算、重成年轻少年的陈规陋习,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冲击,从而促进了当时教育的发展。(三)从社会风气来看,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唐代的科举制度激励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刻苦攻读,奋发向上,从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唐代的年轻人,大都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7、。在未入仕前,他们透过科举考试,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之光,所以,他们便很自然的意识到奋发攻读是实现理想所迈出的第一步。而随之产生的是一股强劲的社会好学之风,被史家们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就是因这股风而形成。二、唐代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举制度是文化专制的手段,使思想僵化,脱离实际,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考试是唐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办法,也是笼络和麻痹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在唐代,“化人、兴儒、登科”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