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ID:12827731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第1页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第2页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第3页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第4页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 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一)制剂和剂型的概念  1.剂型的概念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2.制剂的概念  药物制剂系指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根据制剂命名原则,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凡按医师处方,专门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科学称为调剂学。  (二)剂

2、型的分类  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  1.按形态学分类  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2.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些药物易受胃酸破坏或被肝脏代谢,引起生物利用度的问题,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①注射给药;②皮肤给药;③口腔给药等;④鼻腔给药;⑤肺部给药;⑥眼部给药;⑦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等。  3.按分散体系分类  ①真溶液类。②胶体溶液类。③乳剂类。④混悬液类。⑤气体分散类:如气雾剂、喷雾剂等。⑥固体分散类: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普通

3、剂型。⑦微粒类:主要特点是粒径一般为微米级或纳米级,这类剂型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方面特征,是近年来大力研发的药物靶向剂型。  4.按制法分类  不常用。  5.按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剂型作用快慢,分为速释、普通和缓控释制剂等。  剂型分类:  形态:固、半固、液、气  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皮肤、口腔、鼻腔、肺部、眼部、直肠、阴道、尿道  分散系统:真溶液、胶体溶液、乳剂、混悬剂、气体分散类、固体分散类、微粒  制法  作用时间:速释、普通、缓控释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1.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药物剂型

4、的重要性  (1)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4)可产生靶向作用  (5)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6)可影响疗效  (四)药用辅料  1.药用辅料的作用与应用原则  (1)药用辅料的作用:①赋型:如液体制剂中加入的溶剂,片剂中加入的稀释剂、黏合剂等。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如固体制剂中加入润滑剂以改善药物的粉体性质。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如抗氧剂可提高易氧化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④提高药物疗效:如将胰酶制成肠溶衣片,不仅可使其免受胃酸破坏,还可保证其在肠中充分发挥作用。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如以硬脂酸

5、钠和虫蜡为基质制成的芸香草油肠溶滴丸,既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避免对胃的刺激。⑥调节药物作用:选用不同的辅料,可使制剂具有速释性、缓释性、靶向性、生物降解性等。⑦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如口服液体制剂中加入矫味剂。(2)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①满足制剂成型、有效等要求的最低用量原则②无不良影响原则  2.药用辅料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依据来源不同,药用辅料可分为天然物质、半合成物质和全合成物质。  (2)按作用与用途分类:药用辅料在制剂中有60余种,包括溶剂、增溶剂、助溶剂等。  (3)按给药途径分类:药用辅料可分为口服用、注射用、黏膜用、经皮或局部给

6、药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用和眼部给药用等。  3.药用辅料的一般质量要求  药用辅料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①药用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供注射剂用的应符合注射用质量要求。②药用辅料应通过安全性评估,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发生作用,不影响制剂的质量检验。③药用辅料的安全性以及影响制剂生产、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性质应符合要求。④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及用途,药用辅料的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应符合要求;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    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

7、方面。  1.化学不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化学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2.物理不稳定性是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制剂物理性能的变化,不仅使制剂质量下降,还可以引起化学变化和生物学变化。  3.生物不稳定性是指由于微生物污染滋长,引起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  (一)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药物的降解过程比较复杂,有时一种药物可能同时或相继产生两种或

8、两种以上的降解反应。  1.水解  水解是药物降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